2022年6月21日星期二

《中国历史文化课堂》小结(第1讲至第22讲)

 

✌新的一年开始了,加拿大经典文化教育基金会准备了新的精彩的公益课程《中国历史文化课堂》,主要面向在海外长大的对中华历史文化感兴趣的青少年朋友,欢迎家长一起学习!也欢迎大家邀请新朋友一起来参加!👏


本文记录的是每周三《中国历史文化课堂》的1-22课,请家长们来回顾一下上课内容吧!📖👉


中国历史文化课堂


2022.06.22 第二十二讲 课堂小结

“春秋五霸之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鲁国三家大夫;郑国名相子产”

晋文公重耳因国家内乱逃亡,流亡期间受到齐桓公、宋襄公的礼遇,也遭受了曹国、郑国的白眼。在楚国期间他答应楚国国君日后两军交锋当“退避三舍”,以报救护之恩。最后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耳在流亡十九年后夺取晋国国君之位,那时候他已经六十多岁了。而此时,中原群龙无首,楚国正不断蚕食中原各国。晋文公励精图治,重用贤臣,国家迅速强大。在楚国进攻宋国的时候,为报宋襄公之恩,晋文公亲征,在城濮之战中,晋国兑现了“退避三舍”的诺言,完成了“义”,又大败楚军,打击了摇摆不定的中原小国,得到周天子认可,成为春秋霸主,晋国从此称霸春秋一百多年。

而秦穆公治理下的秦国日益强大,希望逐鹿中原,虽然秦穆公对晋文公有复国之恩,两国也是姻亲,但是秦国严重威胁到了晋国的利益。晋献公登基后,秦国借道晋国进攻郑国,无功而返,在返回途中秦国军队遭晋国军队袭击,全军覆没。秦国进入中原的道路从此被晋国掐死。秦穆公之后向西发展,收服西戎,辟地千里,为秦国未来的强大奠定了基础,被周天子封为西方诸国之伯。

楚庄王以“一鸣惊人”的故事而出名,他为了争霸中原,和晋国进行了多次战斗,终于利用晋国国内不和之机在邲之战大败晋军,中原各国纷纷背晋朝楚。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称霸一时。但是楚庄王死后,楚国国力直线下降,后来被吴国几乎灭国,元气大伤,退出了争霸队伍。原被视为蛮夷的楚国也能成为春秋霸主,反映出西周原有的政治体系正在迅速崩溃,无可挽回。
诸侯争霸,天子权威不在,而各诸侯国内,卿大夫们通过控制国君,架空国君来扩大自己的势力,卿大夫的家臣们也不闲着,控制卿大夫来上位。


鲁国三家大夫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联合控制国君,鲁昭公反击未果,被迫出逃,三家大夫另立国君,索性瓜分了土地和军队,国君成为吃三家饭的摆设。而掌权的季孙氏的家臣阳虎则野心勃勃,控制了季孙氏,从而一度控制国家政治。鲁国以下犯上的乱象,是春秋礼崩乐坏的一个缩影。正如孟子所说:“上下交征利,其国危矣。”(《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原有礼乐和政治制度崩坏,各国都在找寻新的方案。郑国名相子产以打击贵族、加强君权、富国强兵为目标,废井田、征税赋、设兵役、奖军功、开言路、铸刑鼎。


子产的改革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但是他为人正直、爱惜民生、选贤任能、一心为国。在位期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死后“家无余财,子不能葬。” 、“郑人皆哭泣,悲之如亡亲戚。” 孔子赞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以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是“古之遗爱”。


然而子产的努力只能暂时让国家安定,却无法阻止礼崩乐坏的趋势,夏商周以来形成的中华文化岌岌可危。

课后活动:
请孩子们复习之前所有课程内容,并参加下周三(6月29日)晚上的本学期总复习活动。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2.06.15 第二十一讲 课堂小结

“春秋五霸:诸侯打擂台;齐桓公重用管仲、九合诸侯;宋襄公坚持‘君子’之战”

春秋时代,周天子一蹶不振,诸侯争战,大国吞并小国。北边游牧部落也不断侵略,掠夺中原诸国。


汉水流域的楚国——被中原视为蛮夷,也趁机吞并了几十个中原小国,成为中原诸侯最大的威胁。诸侯内部也是争斗不断,父子、兄弟相残。

齐国是东方大国,齐桓公时代,重用管仲,国富兵强。为了维护中原秩序,扩大国家影响力,管仲建议齐桓公“尊王攘夷”,尊周天子,联合诸侯,对抗蛮夷各族和楚国。

齐桓公“九合诸侯”,召开中原诸侯会盟大会,尊周天子,组成诸侯联军,帮助卫国等小国击退游牧部落侵略,南下楚国,迫使楚国承认周天子的地位,减缓其扩张的步伐。管仲同时又以周的“礼”制的一些内容来界定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得到周天子和大部分国家的认可,齐桓公因此被称为“霸主”。

“霸”来自于“伯”字,是家里长子的意思,家里儿子按照伯、仲、叔、季排序,并无后来以大欺小的霸权的意思,比如伯夷是老大,叔齐是老三,孙仲谋是老二。

然而成为霸主最终要靠国家军事实力,霸主对于不服气的小国往往会用武力来威胁。

从齐桓公称霸开始,时代其实已经抛弃了以礼为核心的“王道”,而进入到靠实力说话的“霸道”时代——霸主打擂台的时代。然而齐桓公和管仲维护中原文化政治正统的努力在历史上极其重要,正如孔子所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


齐桓公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为争夺国君之位,大打出手。最后是中原的宋国宋襄公联合诸侯,送齐国太子回国做上国君,但是齐国元气大伤,尊严尽失,无法继续号令诸侯。而宋襄公因为助齐国的义举,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宋襄公因此召开诸侯会盟,成为齐桓公之后的霸主。


然而宋国只是一个中等国家,实力远弱于齐国,并不能使大家信服。为了树立权威,宋襄公挑战楚国。但是在战争中,宋襄公墨守成规,坚持不肯在楚军立足未稳的时候袭击楚军,而是等强大的楚军列好阵势之后,来一场“君子”之战。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重伤,不治而亡。


宋襄公坚持古制,然而春秋的战争已经不再是国家之间的胜败之争,而是生死之战、土地的争夺,动辄死伤上万,国家或存或亡。宋襄公“堂吉诃德”式的战斗,也是一个时代悲壮的句号。

课后活动:

你知道“霸主打擂台”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评价齐桓公和宋襄公?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同学、家长和老师们的反馈:
🌸这每堂课都没听够就下课啦。45 分钟过得太快了!
🌸谢谢魏老师脉络清晰的讲解!以前只是听一个一个孤立的故事,现在能把故事连起来,懂得了那个时代的一些前因后果。
🌸谢谢春明老师的图片记录,可以让我们再重温一下课堂内容!
🌸春秋时期,蛮戎夷狄大规模入侵中原。而周朝自东迁以后,周王室日渐衰微,权威不在,已没有能力率领诸侯对抗北方戎狄和南方蛮族(包括楚、越民族)的入侵。在这种形势下,管仲扶助齐桓公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即尊周天子,借周天子号令联合统领华夏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御周边蛮族及夷狄的入侵。打退了进逼威胁中原的夷狄蛮戎,使周朝得到延续,中华文明没有灭绝。
🌸知道了这样的背景,也就理解了孔子为何高度评价管仲。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若不是有管仲,我们现在都要披头散发改穿蛮族的服装了。
🌸为霸业放下个人恩怨,接纳差点射死自己的管仲的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的首个霸主,是历史的必然吧。




2022.06.01 第二十讲 课堂小结

“春秋、史官、郑庄公的故事,礼乐崩坏”

周王室东迁后虽然衰弱,但是200多年的封建,华夏民族势力不断扩展,到东周初年,诸侯国已经有两百多个,遍布黄河流域和长江以北。


东周又被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春秋来源于孔子后来所著史书《春秋》。


中国自夏就重视记录历史,到周更是各国皆有史官。“君举必书,秉笔直书”是中国的传统,历史是一面镜子,让统治者明白朝代兴替的原因,以史为鉴。



春秋以礼乐崩坏为主题,而礼乐崩坏有两个标志性事件。

第一件事是东周初年,东周旁边国家郑国逐渐强大,郑庄公母亲从小就讨厌郑庄公,喜欢小儿子段,想废长立幼但没有成功。


郑庄公即位后,他母亲帮助小儿子扩大势力,想篡夺国君之位。郑庄公故意让弟弟扩张势力,等到弟弟准备发动攻击的时候,他发动进攻,一举消灭了弟弟和母亲的势力。这件事情中,母不爱子,兄不教弟,弟不尊兄。自此,春秋诸侯父子、兄弟骨肉相残的事情不断上演。

第二件事是周桓王不满意郑庄公不断扩张自己的领地,威胁东周,于是在公元前707年组织四国联军亲征郑国,结果联军大败,周桓王被射伤肩膀。虽然郑庄公没有继续进攻,并派使臣慰问周桓王。但是周天子权威彻底丧失。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君臣大伦由此尽废。孟子讲“天下国家”,家乱则国乱,国乱则天下乱。礼乐崩坏,中国进入春秋诸侯打擂台的时代。

春秋初年的战争还是讲“礼”的战争,双方以分出胜负为准。


但是以后诸侯的战争就越来越残酷,到了战国则动辄死伤数十万,坑杀俘虏。


本期课后活动:

礼乐崩坏的意思你知道吗?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同学、家长和老师们的反馈:
🌸谢谢“史官”春明老师的课堂截图记录!“君举必书”,魏老师的讲课的精彩瞬间必截图!
🌸谢谢魏老师从“春秋、史官、郑庄公的故事”一路讲下来,使“礼乐崩坏”不再只停留在字面意思,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史官秉笔直书,是历史的记载者,为后世留下一部真实的历史!
🌸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所以"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郑庄公的兄弟相争、黄泉见母,与周天子的周郑之战,是春秋乱世的开端。从周礼的“亲亲、尊尊”的尊礼守礼,到了“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乱礼无礼的礼乐崩坏的时代。




2022.05.25 第十九讲 课堂小结

“六艺之数。西周历代帝王兴衰变迁。”

周朝的书是竹简,竹简书写并不方便,因此古人著书力求文字简洁。而且竹简一卷一卷,又厚又重,亦不方便携带学习。


因此古人学习要背诵经典,大量书籍在小学就已经熟记于心,而且时时复习,因此古人记忆力很强,过目不忘者很多。经典熟记于心,就不用老带着竹简,这样在学习研讨,社会生活实践、著书立说时可以自如应用,不需要像现代人一样什么都要去查电脑。记忆力是人一项最重要的能力,整个文明就是人类记忆的传递,应当从小培养,一生强化。

六艺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它涉及占卜、天文、医药、农业、动物、建筑、军事等多方面的知识。


这些大都是在实践中学习,不是为了培养某一方面的专才,而是为了培养通才。贵族子弟将来成为士大夫,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他们胜任国家管理的各种任务。而各行各业则重在培养专才,所谓百业百工,通过父子代代相传的方式来培养。

西周的缔造者们费尽心力设计宗法礼乐,通过教育培养人才,兢兢业业治理国家,从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立国、开创了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的盛世,天下归心。


然而昭王和穆王时代,天子好大喜功,王室逐渐走上下坡路。经历了厉王暴政和国人暴动,国力衰微,共和时代和宣王中兴也只是昙花一现,幽王继位后宠幸褒姒,疏于国政、废长立幼,引发内乱、戎狄入侵,镐京(西安附近)毁于一旦,幽王被杀。



平王继位后已无力重建镐京,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雒(读:洛)邑(今洛阳),西周时代结束,东周开启,历史进入春秋时代。这一时代百家争鸣,其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文明的发展。




本期课后活动:

你背过古文吗?古人把书背下来是不是一个好方法?记在脑子里的是自己的,电脑里的是别人的,经典背下来真的很有帮助。

六艺是什么,你可以讲给别人听吗?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同学、家长和老师们的反馈:
🌸周朝历代王通过魏老师图文并茂的讲解,记得更清楚了,谢谢魏老师!🌹
🌸谢谢魏老师制作的西周历代帝王图!像中国历史长河中王朝兴衰更替的缩影。有波澜壮阔,有舒缓宁静,有惊涛骇浪,有江河日下……
🌸西周从武王克商,周公制礼作乐,九州昌平,四夷皆服;到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镐京被破,平王东迁,周王室衰落。至此礼崩乐坏的局面彻底形成,历史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
🌸空空:《千字文》里也有关于周朝的贤德君主治理天下的句子: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2022.05.18 第十八讲 课堂小结

“六艺之御、射、书。


六艺的,就是驾驶马车的技能,这是贵族子弟必须掌握的技能。马车平时用于交通、田猎,战争时候用做兵车。马车也是贵族身份地位的象征,不同等级贵族可以乘坐的马车有严格规定。


国家的强弱也用马车数量来衡量,如“千乘之国”在春秋就是指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国。贵族子弟要自备马车武器,战争时候每一个贵族子弟都有义务为国作战,因此御的技能关系重大。


马车的驾驶需要贵族子弟了解马的禀性、马车的结构,并不断的观摩、练习。一个优秀的御者受人尊重和青睐,是贵族子弟获得晋升的最基本能力。



六艺的,就是射箭的技能和礼仪。周朝从百姓到贵族,都常习射箭。


贵族子弟学习射箭不仅仅要学习射的技能,更要学习射的礼仪。平时同学们射箭娱乐,朝堂之上通过射箭竞技展示能力和风度。



射礼讲求立德正己、礼乐相和,要求谦和、礼让、庄重,提倡“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上》,寓德于射、寓礼于射、寓教于射。




六艺的,指读书写字写文章。最先古人把事情在龟甲牛骨、石碑、青铜器上记录下来,称为“史”。


西周以后竹简、毛笔等开始普及,文字记录大为方便,书籍越来越多。


一捆捆竹简被称为“册”,学生们学习内容主要有历史的册、礼乐制度的册,诗歌还有《尚书》这样的经典等。


学习方式是老师引导、学生自学,通过师生讨论、研讨的方式来通晓义理,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本期课后活动:

你知道“册”、“典”字和古代竹简有什么关系吗?射箭可以让我们学到什么做人做事的道理?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家长和老师们的反馈:
🌸谢谢魏老师对“御、射、书”的精彩讲解!
🌸执御、执射,在技能的练习过程中,不仅是“乘坚车,驾驷马”、“会挽雕弓如满月”,也包含了追求品德、心境、意念的历练。
🌸有册有典,博学之。文武兼备。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




2022.05.11 第十七讲 课堂小结

“六艺之礼乐。礼主敬,乐主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周朝非常重视教育,“家有塾,党有庠(读:详),术(读:税)有序,国有学“——《礼记·学记》。从教识文断字的塾,到各城邑的学校,乃至都城的国家大学,一级级为贵族子弟提供全面的教育。


学校所学的内容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按季节安排教学:春秋学礼乐,冬夏学诗书,射、御的训练则时时进行。古代教学注重人生实践,六项科目中书本的学习只占两项。


礼的科目是待人接物的学习,在家学习父母兄弟相处的孝悌之礼,在外学习朋友交往的诚信之礼,在国学习君臣之礼和国际交往之礼,还有各种祭祀之礼。礼即是道,学习礼的目的就是获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之道。


礼主敬,乐主和。礼不兼乐,偏近于拘束。乐不兼礼,偏近于流放。二者兼容,乃可表达人心——恰到好处。

周朝有专门的乐官——太师负责制作音乐,贵族子弟从小就学习乐器演奏和诗歌吟唱。
周朝已经制定了音乐声律的标准,非常接近现代音乐理论。


周朝演奏礼乐有大型的乐队,乐器有编钟、磬、琴、瑟、鼓、笙、箫等等。



1978年出土的战国曾侯乙编钟和磬,非常完整,现在仍然可以敲奏出美妙的乐曲。



它们的发现证明了周时期中国在音乐、数学和工艺方面的极高成就。



本期课外活动:

你理解的“礼”是什么呢?你能说出多少中国古代的乐器呢?或者你会唱一首古诗吗?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家长和老师们的反馈: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出自《论语·泰伯第八》)
🌸谢谢魏老师带我们穿越时空,感受两千多年前的礼乐和鸣!🌹
🌸孩子们认识的古代乐器还真多。👍
🌸古人在音乐、数学和工艺方面的成就真是令人赞叹!
🌸谢谢魏宇老师生动地讲解礼乐文化的内容和作用!《孝经》中也有描述礼乐的重要性——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出自《孝经·广要道章第十二》)
🌸《三字经》中也有写到礼乐: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2022.05.04 第十六讲 课堂小结

“祭天 祭地 祭祖;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


今天复习了周朝分封诸侯的历史和封建宝塔。同学们认真听课了,记得很清楚,给个赞👍。

周公对于宗法制度做了非常详细的规定,从饮食、服装,到住所,都有明确的规定。比如饮食:天子享宴可以用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高级士三鼎,低级士一鼎,平民只能用陶瓷瓦器。

祭祀也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天子祭天;诸侯祭地——社稷;贵族阶层都可以有自己的宗庙,来祭祀自己的祖先;平民则不能建宗庙,只能在家里立祖宗牌位。

中国一直重视祭祖,从宋开始,平民也可以建宗祠祭祖先,并有家训族规,世代遵奉。到如今,一些家族绵延过千年,祭祖常常有上千人参加,比如江浙钱氏。


祭祖传统来源于农业文化,农业的发展使家庭过上了相对稳定持续的生活。先民看四季更替、春华秋实,生命像庄稼一样代代繁衍、生生不息,从而建立了以“孝”为核心的文明理念,勤劳耕种、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慎终追远,家族自可薪火相传。

而西周同时代的西方文明摇篮古希腊城邦,建立在沿着地中海的一片片狭窄的平原上,内陆都是丘陵山脉,农业很难发展,海洋贸易发达。海上航行危险重重,随时会遭遇大风巨浪,各个城邦为了争夺海上霸权,战争不断。每一次航行、每一次战争,都是很多勇士的不归路,因此他们的家庭极不稳定。古希腊人在和自然、城邦的斗争中形成了英雄崇拜,他们崇拜具有超自然力量的众神,更敬佩那些拥有无畏勇气和神的力量的半人半神的hero。这种英雄崇拜一直影响着西方文化,现在好莱坞拍的很多super hero的电影都是这一文化的延续。


宗法制度的核心是“礼”,只有每个人都守“礼”,才能天下一家。


普及“礼”的方法就是通过教育。


从天子到诸侯,都把教育作为头等大事,贵族从小学开始教识字背经、洒扫进退,为成年学习礼乐做准备。


本期课后活动:

中国农业文明和古希腊海洋文明是两颗璀璨的明珠,你能想出几个这两个文明的特点吗?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家长和老师们的反馈:
🌸感谢魏老师带给我们的精彩生动历史课!🌹
🌸魏老师用简明的画面、平实的语言,为我们阐释了深刻的主题: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对东西方哲学产生的影响。
🌸和而不同。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愿我们的孩子们立足中国文化的根,胸怀世界。做东西文化的桥梁,传承人类的智慧,无问西东。
🌸陈梅老师说得真好!👏👏
🌸感谢分享!说出了家长们的愿望!👍




2022.04.27 第十五讲 课堂小结

“通过封建宝塔、宗法制度、礼乐制度,周朝实现家国同构、天下一家”


周国在周文王的管理下,人民安居乐业、亲如一家。文王希望未来的周天下也可以天下一家。


他的儿子周武王推翻商纣王,分封兄弟、亲族、功臣到各地开疆拓土,建立诸侯国,又“兴灭国,继绝世”,分封商、夏、尧、舜后裔为诸侯,并规定同姓不得通婚,让各姬姓国与非姬姓国互结姻亲。



武王伐纣后几年去世,其子成王十三岁继位,武王的弟弟周公攝政,成为周天下的总设计师。他继续完善以血缘为纽带和强调长子继承制的宗法制度,形成了天子(王)、诸侯(国君)、卿大夫、士,从上到下的层级贵族体系。在贵族阶层下面,是普通百姓(民)和奴隶,周朝的封建体制由此完善。既然天子与各诸侯以血缘为纽带,那么家庭的规矩也可以推广成天下管理的规矩,家国同构。周公以孝为核心理念,逐步建立了周朝的礼制,强调孝敬父母、兄友弟恭、慎终追远,正如孔子所说:“《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


周朝也非常重视祭祀,但是和商朝崇尚鬼神不同,他们认为民为神之主,上天“唯德是依”,继承发扬守护先祖的德行、制度才能够永保家业。因此天子祭天,更多的是道德化、人格化的天,而祭祀祖先则是从天子、国君,到平民百姓,都非常重视的事情。而这些祭祀的礼仪也成为礼乐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


通过封建诸侯、建立宗法制度、完善礼制,周朝终于实现了个人小家诸侯大家天下一家的目标。


本周课后活动:

你能画出周朝的封建宝塔吗?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家长和老师们的反馈:
🌸魏宇老师的课真是太赞了,孩子大人都非常喜欢。课很好懂,听完历史脉络更清晰了,课件做得有趣又美!👍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小家、大家、天下一家。
🌸根植于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屈不挠、历久弥新。更多了一层理解。
🌸魏老师的一群小鸡小鸭小兔太生动形象了!以后孩子们再说到封建、宗法制度,就会定格成可爱的小动物图和宝塔图。能跟魏老师学习,是孩子们的福分!
🌸是的,人们一说到封建、宗法,总觉得是落后、扼杀人性的东西,乃至于对于整个历史也贴上落后标签。这种以现代价值观来看待历史是断章取义。西周用封建和宗法来管理天下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和跳跃,家国同构是一个巨大的向内凝聚的文化力量。他让华夏民族即使遭受巨大的外部冲击、四分五裂,依然可以不断重新凝聚、绵延发展。



2022.04.20 第十四讲 课堂小结

“踩脚印,生后稷。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牧野之战。”

夏商家天下时代1000多年,天下有统一的领导,“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古代先民已经接受了家天下的大家庭生活。虽然天子并非各个圣明,暴君也会带给人民苦难,但是统一的领导有利于共同对抗自然灾害、外族侵略,建设道路、水利,融合文化,这些都是农业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而“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改朝换代成为保持家天下活力的一种方式。


周的先祖后稷,传说是他的母亲姜塬在野外踩了巨人脚印,怀孕所生。后稷善种五谷,后来被选拔出来教百姓种田。
夏朝成立后,后稷的后人们在陕西渭水流域居住,商的时候成为周国,“周”的甲骨文是种满了庄稼的田地。到周文王继位时,商的最后一位天子纣王非常残暴,而周文王却非常有德行,爱护百姓、友爱邻国,慢慢各个国家就团结在周国周围,希望推翻商纣王的统治。


商朝有一奇人叫姜子牙,上知天文、下通地理,隐居渭水,用直钩钓鱼,离水三尺,传为怪谈。周文王知道后,亲自去看,结果姜子牙说不是在钓鱼,而是在钓周文王,并告诉周文王夺取天下的方法。于是周文王拜姜子牙为师。这个典故被称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周文王过世后,儿子周武王继任,在姜子牙的辅佐下,组成诸侯联军,讨伐商纣王,在牧野之战中击败纣王大军,纣王自焚而死,周武王成为新的天子,自此拉开了周朝八百年天下的大幕。


本期课后活动:

姜子牙为什么又被称为姜太公?你会讲“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吗?
和尧舜时代的公天下相比,家天下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家长和小朋友们反馈:
🌸空空小朋友联系这次课上学习的内容,在群里语音留言:
魏宇老师,我是空空。我前段时间学了《声律启蒙》,里面有一句是关于牧野之战的故事,就是:“阵上倒戈辛纣战”。还有一句是关于夏朝的桀王:“桀王失道杀龙逄”。谢谢!
🌸谢谢魏宇老师绘声绘色的周人祖先后稷、周文王和姜太公的故事。
🌸期待听魏宇老师讲八百载最长久的周朝更多精彩纷呈的故事,感受郁郁乎文哉的周文化的璀璨!
🌸谢谢魏宇老师讲说悠远灿烂的历史故事!

注: 以下经典中的内容与今天课堂知识相关,家长和孩子们可以联系起来一起学习一下。
1.《论语.宪问第十四》第5章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译文:
南宫适向孔子问道:“羿擅长射箭,奡善于水战,都没有得到善终。禹和稷亲自耕作庄稼,却得到了天下。”孔子没有回答。
南宫适退出去后,孔子说:“这个人是君子啊!这个人崇尚道德啊!”

2.《孝经.圣冶章第九》
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
译文:
昔日,周公在郊外祭祀其先祖后稷,以他配同上天;在明堂宗庙祭祀文王,以他配同上帝。所以,天下的诸侯都带贡品前来助祭。




2022.04.13 第十三讲 课堂小结

“货币与文字的起源与发展 ”


商朝社会分工日细,城邑周围有定期集市,便于人们交易商品,主要是粮食,牲畜,工具,布匹,武器等。随着集市的繁荣,原始的以货易货的方式不能适应商品交易的发展,需要一个大家都认可的东西方便交易。


原本用做饰物的天然海贝因为其方便携带,可以长期保存,比较珍贵而被选中,成为最早的钱。“贝”就是钱的祖先,因此汉字中“贝”偏旁的字都和钱有关系。因为海贝很少,后来政府铸造了銅贝,逐渐取代了海贝,慢慢也变成其他形状,从此中国开始有了金属货币,并使用了3000多年。

商朝人崇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占卜决定。占卜用龟甲放在火上烤,龟甲受热破裂,发出“卜”的声音,并出现“卜”样裂纹,巫师根据裂纹形态来预测吉凶,并在事后,将占卜结果,发生的事件用刀记载在龟甲、兽骨上。



考古学家在商朝都城周围陆续发掘出超过10万片龟甲、兽骨,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目前已经发现的文字4000多个,释读的文字近2000个,说明商朝的文字已经非常成熟,而之前一定经过长期的发展。


甲骨文的发现将中国有文字的历史推到了3600-4000年前,并且证明了中国文字一脉相承,从未间断,从原始陶符,到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从甲骨,到竹简,到纸上书写,紧密衔接。

文字活着,文明就活着,古印度梵文、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都已经成为文物,四大文明唯有华夏文字承载华夏文明绵延不断。每一个中国字后面都有三四千年的文化,都有自己的故事。希望海外的学子们都学好汉字。会说中国话,只是半个中国人,会写中国字,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人。





本期课后活动:

这节课和前面的课学了好些个甲骨文,“好”、“卜”、“占”、“骑”、“射”、“美”、“服”、“夏”、“商”、“春”,等等。你们可以画出这些字的甲骨文吗?不需要画得一模一样。你们能讲出几个字的故事吗?比如“好”为什么好吗?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秀芳


家长反馈:
🌸今天是中国历史文化公益课的第十三讲。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商朝两个伟大的发明:钱币和甲骨文。玩了猜字游戏,小朋友们脑洞大开,积极踊跃。魏老师说:会说中国字,是半个中国人,会写中国字,是一个中国人。小朋友继续加油哦!
🌸魏老师说得真好!为做一个能说会写的完整中国人加油!
🌸中国汉字流转数千年,唯美不变。期待空空同学的每周一汉字谜语。
🌸写太难了,会读会打拼音就算脱盲了。
🌸海外小朋友不容易。
🌸德睿小朋友每课学完,都来教我。这个课程太好了,也帮家长扫盲了。孩子学得也很开心!
🌸非常有幸跟魏老师学习中国文化历史!魏老师的每一讲都在中国文化传承中。语言文字是我们人类生命情感和智慧的沉淀和积存。魏老师说得好:文字活着,文明就活着!
🌸刚才我的朋友,谢谢我向她推荐历史文化课,说魏宇老师是她见过的在多伦多最棒的,从他那儿可以学习到历史知识、修养、传统文化和中文,大大称赞。她家儿子12岁,平时上读经及中文课都是坐不住的,但是魏宇老师的历史课,坐得住。我听了也很高兴,她还向很多朋友推荐。




2022.04.06 第十二讲 课堂小结

“天子寡人 祭祀文化 青铜礼器”


商汤认为夏桀失德,百姓怨恨,故天以商代夏。天子失德则天降灾祸。《尚书·汤誓》曰:“余一人有罪,无以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因此天灾虫祸,天子当虔诚祭祀,自责寡德,代民受罚。因此天子国君称自己,“予一人”、“一人”或“寡人”,即寡德之人,以自谦。商朝君臣认为只有天子可以祭祀天地,是为“王”,王者,连通天、地、人“三”才之意。因此天子亦称“王”。



商朝上下极重祭祀,国家大事,非祀即戎。民间也是祭祀各类神明,一年大大小小的祭祀节日有200多个。神明也极多,光是家里要祭祀的神明就十几个,很多流传至今,像灶神、土地公等。古人相信:人做的好,死后为神。因此很多神明都是人的形象,比如厨神伊尹、武财神关公等。只有孔子是个例外,虽然每一个读书人都拜孔子,但是他不是神,是“至圣先师”。
祭祀绝不是落后愚昧的象征,相反,它是从物质生活中升华出来的一种精神生活。人们在祭祀上聚会畅饮,穿上各色衣服,弹奏乐器,载歌载舞,献上植物、谷物、牲畜、猎物,虔诚礼敬天地神明。宗教情感连通人情,人与人更加亲近,音乐、舞蹈、诗歌艺术发展于中,礼仪制度诞生于内。宗教情感和政治统治需要结合在一起的祭祀活动,成为中国礼乐文化的摇篮。


祭祀文化也催生了商朝青铜礼器,大量发掘出来的精美的商朝青铜礼器表明,商朝的青铜艺术已经达到了一个惊人的高度,雕刻之精细、形象之生动,即使在现在也叹为观止。司母戊鼎、人面鼎、四羊方尊等都是中国国宝,凝聚着人类文化的骄傲与自豪。



本期课后活动:

大家可以查一下,为什么古人称天、地、人为“三才”?还有为什么天子要自称“寡人”?记住几个字词,“祭祀”、“王”和“鼎”。王字我介绍了,“祭祀”是什么意思?“鼎”字怎么来的?还有“模范”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可以把自己的答案发到群里😊。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


家长反馈:
🌸今天是中国历史文化公益课的第十二讲。商汤焚烧自己,代民受罚,祭祀上天,使祭祀成为一种传统。商代重视祭祀,之后渐渐产生了诸多的神。在祭祀过程中又创造了很多艺术,形成文化,最后产生丰富的礼乐文化。老师详细介绍了商代的青铜器文化,展示了很多造型优美、风格独特的青铜器,让我们大开眼界,真真感叹古人惊人的智慧与创造力!感谢魏宇老师精彩的讲解!
🌸谢谢魏老师的精彩讲解! 我们的祖先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就可以制作这么精美的青铜器了👍
🌸穿越数千年,循着祖先的足迹走过,作为中国人由衷地自豪。
🌸谢谢魏宇老师,课讲得真好,图片都太美了!
🌸今天魏宇老师提的四羊方尊好精细,在哪个博物馆呀?(中国国家博物馆。)谢谢,希望有仿制品,买个当装饰。
🌸魏宇老师的课,涵盖面真是太广了!昨天最后还用心回答了空空同学关于画羊的问题。关于绘画艺术创作,不是仅仅是用绘画技巧来照猫画虎,真是要细心长久地观察,才能做到“心中有羊”,才能“胸有成竹”地去创作、去表达。

注: 以下经典中的内容与今天课堂知识相关,家长和孩子们可以联系起来一起学习一下。
1.《论语 尧曰二十》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另:关于青铜器,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这些视频:
👀文化大百科:青铜文明—四羊方尊:https://youtu.be/OACHayLlN6s
👀关于青铜器的铸造,魏宇老师课上介绍了模范合铸法(陶范法),而这个视频介绍了另一种青铜器的制作方法——失蜡法:https://youtu.be/z_RZGLxY6MY



2022.03.30 第十一讲 课堂小结

“玄鸟生商  殷革夏命”

商是一个古老部落,相传商的先祖母亲吞了天上的玄鸟(燕子)下的蛋,生下(读:谢),后来成为舜的“教育部长”。建商,称为“玄鸟生商”。

商早期是游牧部落,经常需要和农业部落交换粮食、布匹、工具,“商”字表示台子上摆放物品,用于交易,其国也因此得名为商,后定居河南商丘,承认夏的领导。


夏朝最后一个天子力大无穷,能征善战,但非常残暴。他还建酒池肉林,用于自己享受。老百姓非常痛恨他,可他觉得自己是像太阳一样高高在上的天子,不在乎老百姓的死活。那个时候商的国君则非常爱护百姓,友好其他国家,他率领各国联军,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了商朝。夏宣称是龙的子女,汤则宣称商是凤凰玄鸟的后裔,夏违背天命,虐待百姓,因此天授命于商来取代夏管理天下。汤在天下遇到旱灾时,认为是天子的错,惹怒上天,要焚烧自己祭祀上天、代民受罚,结果大雨随即而下、灾害缓解。从此遇到天灾,天子祭祀上天、责备自己、代民受罚成为传统。任人唯贤,启用出身厨师的伊尹来辅助他。伊尹辅佐四代天子,经过多年努力,管理的疆域比夏朝大了一倍。
商朝很喜欢搬家,国都搬了六七次,最后在殷安定下来,所以商朝又叫殷朝。考古学家经过多年挖掘,找到了很多遗址,有宫殿、钱币、青铜器和甲骨文,证明商有非常璀璨的文化。

本期课外活动:

大家想一想,夏朝管理天下400多年为什么会被推翻?商汤为什么觉得天灾是他的过错?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


家长反馈:
🌸今天是中国历史文化公益课的第十一讲。魏宇老师讲了商朝的建立;商的始祖“契”的故事;商汤爱护天下百姓,善用贤人,赢得天下百姓的信任,疆域扩大。展示并讲解了出土的商朝都城遗址、青铜器、甲骨文及当时的排水管的图片。学习了春、夏、秋、冬、商、商人、商业、经商等几个字词。感恩小朋友及家长们的热情参与!
🌸谢谢魏宇老师!想起“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
🌸期待魏老师即将开讲的“先秦经典文化导读”,也许在“为有源头话《诗经》”中有机会再次聆听“玄鸟生商”的故事。
🌸谢谢老师!我们今天是第一次听课,虽然赶回来只上到了小半堂课,娃说喜欢。✌
🌸感恩魏老师每次精彩的讲解!👍
🌸谢谢老师们!🌹🌹

注: 以下经典中的内容与今天课堂知识相关,家长和孩子们可以联系起来一起学习一下。
1、《论语 · 颜渊第十二》:“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2、《尚书 · 周书 · 多士》:“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央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一集《尚书》20210212)



2022.03.23 第十讲 课堂小结

“夏朝二里头遗址  夏历的发明  二十四节气 ”

夏朝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多个国家部落的联盟。
古代文献中有很多夏朝历史的记载,但是考古的发现却不多。河南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和发掘,让我们对夏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在那里,考古学家发现了好几个人口密集、超过五千人的城邑,大型的宫殿,宽阔的道路和完整的下水道系统,因此认为二里头可能是夏朝的都城。
从二里头发掘出来的文物有陶器,还有青铜器,说明夏朝已经知道如何制造青铜器;还发掘出很多玉石和宝石的饰物,以及石磬等乐器,说明在夏朝贵族生活中装饰品和音乐已经很普遍;还发现了很多陶器碎片上有类似于文字的符号,考古学家估计夏朝某些文字符号已经在祭祀中使用,但是还没有用于日常生活。考古的发掘还在继续,在未来,我们会对灿烂的夏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夏朝的另一个伟大贡献是发明了夏历,用来记载年月变化,安排农业生产。历的正体字“歷”,是人在田地的脚印,代表时间的变迁,像是历史、夏历、农历、公历、经历。

我们现在知道地球公转一圈是一年左右,月亮公转一圈是一月左右,地球自转一圈是一天。

夏朝人没有我们现在的科学仪器和知识,他们认为天圆地方,地是平的,太阳、月亮东升西落。

但他们用智慧的观察,把日夜转换作为一天,把月亮从新月(朔)到满月(望)再到新月定为一个月(大约30天),根据气候冷暖变化和太阳不同季节的位置,把春夏秋冬的周期定为一年,一年有12个月,并设置闰月来调整天数误差。

夏历经过不断的完善,从汉朝开始成为中国一直使用的农历,并有了二十四节气来更好地反映季节变化。夏历是夏朝人的伟大发明,后来还产生了春节、清明、中秋等很多传统节日。

本周课外活动:

二十四节气是反映一年中自然现象和农事活动季节特征的二十四个节候,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同学可以观看以下这个视频,了解二十四节气,学习二十四节气歌,并分享给大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Tuneo3Dwls
还可以观看《大话熹游之24节气》系列视频来详细了解每一个节气。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

家长反馈:
🌸今天是中国历史文化公益课的第十讲。魏老师讲了夏朝二里头遗址以及出土的陶器、青铜器、玉器、石器;讲述了为了指导农业耕种发明的夏历,涉及到很多天文知识。最后学习了二十四节气歌,轻松欢快,琅琅上口!
🌸听魏宇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脉络清晰,一气呵成!课件图文兼备,老师讲课声情并茂,让久远的历史仿佛就在眼前!
🌸魏宇老师的课内容丰富有趣,耐人寻味!
🌸非常感谢魏老师精彩的每一节课👍
🌸魏老师这一讲的历史课堂好精彩!人类的生活是包罗万象并融会贯通的,古人非常智慧,他们努力探索、学习,并代代相传与进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人类只有了解自然、顺应自然,才会生活得更加轻松美好😊
🌸魏宇老师的历史课是立体的学习,在时间轴上仰观天文、俯察地理。



2022.03.16 第九讲 课堂小结

今天展示了我从黄土高原带来的泥土艺术,中国人对于泥土有深厚的感情,去远方的时候经常会带一些家乡的泥土。

夏朝揭开了家天下时代的大幕,他是由以夏为中心的几十个部落组成,而这些部落慢慢变成了国家,国家的领导者叫做国君,君代表威严。而国家联盟的领导人夏的国君被称为天子,天子管理天下,天下不是一个地理的概念,而是文化的概念,凡是接受华夏文化生活方式的都在普天之下,而华夏文化又在不断融合其他民族的文化,经过5千年的发展,从黄河边的几个部落,形成了现在广土众民,十四亿人口的中华民族。
古代重视祭祀。天子代表上天,祭祀天地;国君管理一方土地,祭祀代表土地和粮食的社稷神灵;而民众则祭祀自己的祖先神灵。在夏以后的古代中国人眼里,个人是小家,国家是大家,天下皆一家,天子是大家之长。夏朝之后,华夏民族慢慢觉得自己有了归属,有了大家庭,有了中心,于是开始有了“中国”的概念。

本周课外活动:
今天我们学习了朝代歌,朝代歌有很多版本,欢迎大家诵读朝代歌,分享给大家。
还有我们已经学习了好几个概念:文化、华夏、夏朝、国家、国君、天子、天下、中国、社稷,希望大家熟悉这些字和它们的意思,这对于我们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

家长反馈:
🌸今天是中国历史文化公益课的第九讲。魏老师用独特的方式讲解了八个很重要的词汇:夏朝、国家、国君、天子、天下、中国、文化、社稷,复习了华夏;回顾了生生不息的中国各个历史朝代;教诵了朝代歌。同学们积极跟读,抑扬顿挫、充满激情️‍。赞叹空空同学认真好学,诵读了另一个版本的朝代歌。
🌸魏宇老师给孩子们展示黄帝故乡带来的泥土艺术品,令人想起那首熟悉的歌: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吹来故乡泥土的芬芳……”
🌸谢谢魏老师给孩子们娓娓道来🌹🌹
🌸感恩老师🙏🙏


2022.03.09 第八讲 课堂小结

在尧舜时代,洪水泛滥,禽兽横行,五谷难生,农业部落生活艰辛。

尧推选舜来作为部落共主。舜知人善任,找到猎人教众人焚烧草木,扩大农地,让禽兽退避山林;找到种田专家后稷教大家栽培五谷的技术;任命疏导河流,使洪水不再为害。土地扩大,产量提高,饱衣暖食的民众却经常为私利发生争斗,舜又让皋陶(读:高摇)建立刑罚(传说他有神兽獬豸(读:谢志)可以分辨犯罪之人),威慑民众;让(读:谢)教育民众懂得诚信和睦的道理。
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黄河、江淮,划分九州,讨伐不听话的部落。各部落纷纷朝贡中原,禹又派人进行管理,称这些部落为“诸夏”,代表农业部落。周朝又“由夏而华”,用“华”代表自己的疆域,“华夏”从此成为中国的另一个称谓。
禹当政时,权利日大,部落人口增加很快,社会分工细化,部落首领的家族不再需要从事生产,他们的儿子们也从小学习如何管理民众。禹死之后,他的儿子继承了部落共主的位置,打破了禅让制度,各个部落首领也都传位于儿子。启的儿子死又传位于子,有些部落想取而代之,从而爆发了战争,最后启的孙子重新巩固了权力,从此中华历史从“公天下”时代正式进入“家天下”时代,父传子或兄传弟。
第一个家天下时代就叫“夏”,禹被称为夏的第一个天子,而部落也退出历史舞台,变成国家,部落首领成为统治国家的国君,承认天子的领导,4000多年的家天下时代从此开启。


本期课后活动:
你知道吗?中国、中国人,在历史上有很多不同的叫法,因为我们的历史太长太丰富了。同学们可以搜索一下,把你搜索到的关于中国、中国人的叫法分享给大家。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

家长反馈:
🌸今天是中国历史文化公益课的第八讲。老师介绍了舜手下的五大贤臣:益、后稷、禹、皋陶、契;讲解了华夏的由来;讲了从禅让的公天下到禹之后的家天下的转变过程。同学们上课都很认真,积极参与互动,课堂气氛很好👍
🌸每一次上课的内容都很丰富啊!
🌸十分感谢魏老师精彩的引导启发🙏🙏
🌸感谢魏宇老师每周精彩生动地介绍历史知识!
🌸这个课很好,希望更多朋友看到!
🌸谢谢魏宇老师!顺便了解了《论语》中“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感恩魏老师的付出!🌹🌹

注: 以下经典中的内容与今天课堂知识相关,家长和孩子们可以联系起来一起学习一下。
    1、《三字经》节选: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2、《论语 · 泰伯第八》:“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3、《论语 · 泰伯第八》:“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4、《论语 · 泰伯第八》:“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5、《论语 · 颜渊第十二》:“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6、《论语 · 宪问第十四》:“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7、《论语 · 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8、《孟子 · 滕文公章句上》:“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9、《孟子 · 滕文公章句上》:“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022.03.02 第七讲 课堂小结

古代先民在穴居时代,就学会在岩壁上画下他们熟悉的日月星辰和动物,这些最早的绘画,在文明发展中,慢慢分成文字和绘画两个方向:文字是为了好记忆和辨认,用来传递知识、成为书籍;而绘画是为了形象和好看,用来传递情感,成为艺术。

早早进入农业社会的中国先民和泥土非常亲近,通过不断熟悉泥土的特性,他们发现通过高温可以使泥土捏制的容器变成坚硬的陶器,于是在8000-1万年前,陶器诞生了。
和陶器几乎同时诞生的是陶器艺术。在黄帝炎帝的故乡黄土高原,还有中原、山东、长江流域都发掘出了很多远古陶器,像著名的半坡仰韶遗址。陶器有各种形状,刻画有动物、植物、人物、花纹、舞蹈等各种形象。







这些陶器艺术让我们亲近了先民的生活,也让我们知道自文明之初,中国的古代先民在解决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也已经开始追求艺术创造带来的精神生活,物质的匮乏不能束缚精神的快乐和心灵的飞翔,只要不停下追求精神生活的努力,人即使面临各种辛苦艰难,也会有丰富灿烂的人生,也会有所依伴。古人的精神生活和世界,是历史更重要的一道风景线。


本期课后活动:
你知道吗?我们经常说的陶瓷,实际上是陶(pottery)和瓷(china,porcelain)两种东西。陶器发明在前,是大哥;瓷器发明在后,是弟弟。那么你知道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有什么区别呢?在家里面找找,能找到陶器吗?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

家长反馈:
🌸今天是中国历史文化公益课的第七讲。魏宇老师给孩子们玩了猜字游戏,讲述了古代陶器的诞生,展示了出土的各种精美的彩陶器皿。同学们积极参与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最后在空空同学《龙的传人》的动人歌声中结束了本次课。
🌸魏宇老师的历史课不走寻常路,总有新视角、新高度🌹🌹👍👍
🌸感谢魏宇老师!
🌸魏宇老师总结得真好!👍👍
🌸谢谢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
🌸孩子特别爱听魏老师的课,感谢老师让孩子喜欢上历史。我小时候的认知是历史课堂太枯燥了,就是背历史年代表。
🌸空空同学的家长非常有才,赋诗一首,献给魏宇老师:
    你在屏幕上说着东方龙,
    龙的传人在屏幕上看着你。
    炎黄华夏装饰了你的画面,
    你装饰了传人的梦。
    --------------------
    谢谢魏老师!


2022.02.23 第六讲 课堂小结


人文、文化、文明,这三个词都有“文”,“文”本意是花纹、图案,如鱼身上之图案。三个词源自《周易》:“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贲(读奔)卦·彖(tuàn)传》。文明萌芽始有人文,人文发展形成大群体的生活方式、习俗、精神、制度种种花样,统称文化。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则可称为进入文明时代,文明和野蛮对应。

中国文字从象形文字开始,一开始用符号和结绳记事。传说黄帝命仓颉造字,仓颉有四目,“仓颉作书,天雨粟,鬼夜哭。”

黄帝之后几百年,中原各部落联系更加紧密,农耕更加普及。同时在那个时期,自然灾害频繁,传说中的后羿射日应该是古人关于大旱灾的传说,而大洪水则屡见于世界各地的历史传说中。为了对抗自然灾害,各部落推选有智慧、有德行、愿意奉献的人来作为天下领导,从而有了流传千古的尧舜禹时代,他们被称为帝,由天授命来管理人民。

然而他们并不享受锦衣玉食的生活,而是非常辛苦地带领人民对抗自然灾害。尧年老的时候,大家推荐了舜。舜以孝顺和善于与人相处闻名,尧把女儿嫁给舜,并经过数年考察,经各部落认可,以上天授命的名义将帝的位置传给了舜。而舜在位时,启用禹来治理洪水,禹不辞辛苦考察黄河长江流域,绘制中国水域地形图,花费十多年时间,动用了大量民力,终于打通水道,贯通支流干流,将肆虐的洪水引入大海。


而禹治水十三年屡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也为人称道。舜年老了,以同样的方式推举了禹来接替帝位。这种通过推举、考察、共同认可、上天授命的方式被称为“禅让”。那时候天下共有,领导者德才兼备,且民风淳朴,因此被后人称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篇》的“公”天下时代。

本周课外活动:
家长可以让孩子学习和写一下“人文、文化、文明、黄帝、尧、舜、禹”这些字,通过书写加强记忆。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

家长反馈:
🌸今天是中国历史文化公益课的第六讲。老师讲解了“文”字的演化过程,解释了文明、文化的含义和区别;介绍了尧、舜、禹及禅让制;讲了后羿射日和大禹治水的故事。在小朋友“龙的传人”的清亮歌声中结束了本次课,余音袅袅,动人心弦。感恩魏宇老师!感恩所有的小朋友和家长们!
🌸魏宇老师的课生动活泼,总能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感受,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最后以孩子的清唱《龙的传人》结束,使孩子们非常有参与感!
🌸谢谢魏老师给孩子们上课!感恩🙏🙏
🌸感恩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为孩子们提供这么好的公益课,我和孩子们每次都收获满满🌹🌹
🌸魏老师确实讲的非常好!必须赞一个👍👍
🌸感恩有这样好的一个群体,让我们能够受益!魏老师的历史文化课讲得很精彩!跟着孩子一块学习了!
🌸魏宇老师的课确实很好!非常感恩🌹我现在都和孩子一块儿听😊
🌸关键孩子说能听懂。
🌸魏宇老师总结得真好!引经据典,又通俗易懂。
🌸谢谢魏老师!讲得太精彩了👍👍


2022.02.16 第五讲 课堂小结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兴趣帮我们进入历史课堂,历史课堂帮我们树立远大志向,远大志向激发我们学习动力,学习帮我们积累才智,实现志向。

中华文明并不是最古老的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也是欧亚大陆文明的摇篮。
早在中国文明发端前2000-3000年,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已经进入了璀璨的文明时期,古印度文明也早于中国文明。她们都发源于河水充沛,适合农耕的地区。然而随着外族的不断入侵,其他三大文明逐渐衰落,国家灭亡,文字,文化则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现在的埃及已经不是古代的埃及,现代的印度人也无法认识古印度的文字,现代的古巴比伦只剩下美丽宫殿的残垣。

而只有中国文明,虽然始终面临外来的威胁,数次被侵略、冲击、乃至被占领、践踏,却始终屹立不倒、历久弥新、不断扩大、绵延不断。如同龙的图腾,穿越亘古的洪荒;又如同万里长城,诉说着华夏民族的坚韧不拔。


中华文明绵延不断,永远年轻的秘诀是什么?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一起来探寻吧。


本周课外活动:本周带大家熟悉世界地图,可以买(打印)一张世界地图,一张中国地图,和孩子一起去探索,在未来的课程里,我们会经常去旅游,小小地图可以让孩子们装下整个世界。

另,家长们希望我推荐一些历史读物,我想了一下:一个是台湾陈卫平主编的《说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这个适合8岁以下孩子,自己读或者亲子共读。另一个是陈卫平主编的《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这个适合8岁以上到高中的学生。中文不好的学生可以读曹大为(Cao Dawei)主编的《China's History》,短小易读。对于历史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可以阅读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说中国史》十册。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


家长反馈:
🌸今天是中国历史文化公益课堂第五讲。魏宇老师带领我们周游了世界;穿越到了古代,了解四大文明的起源与存续;留给我们一个思考:中华文明延续至今有什么秘诀呢?让我们继续跟着魏宇老师走进历史寻找答案吧。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课堂,蕴含深刻内涵。
🌸谢谢魏宇老师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课。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知道我们从哪里来,也能胸怀世界。
🌸谢谢今天的课,有纵向,也有横向对比。有深度!
🌸谢谢魏宇老师,家长在旁边都听的津津有味的。
 
群里有家长问历史书,家长们的回复:
🌸我家娃喜欢《吴姐姐讲中国历史》。
🌸我家看一本漫画中国历史,比较简易幽默,主要给理个线索框架。


2022.02.09 第四讲 课堂小结

五千多年前,黄帝认识到:如果要让不同的部落和人群和谐相处、长久生活在一起,不能通过武力和战争,而是需要包容和融合。


而第一步,就是创造一个各部落能够认同的图腾,图腾就像现代的国旗。于是龙出现了,龙是各种动物的混合,得到了各部落的认同。


龙虽然是神明,但他神奇的形象和力量却是人给予的。而华夏民族自黄帝开始进入了文明时代,所谓文明,就是包容和平的人群相处之道,就是自强不息,绵长久远的文化精神。

而另一个偏南方的神灵图腾——凤,没有被融入龙,却和龙结合,形成龙凤。龙凤呈祥,代表了华夏民族融合不同文化的一种理念、一种能力,代表夫妻结合、家庭和美、阴阳调和。从黄帝开始,龙凤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因此中国人又被称为龙的传人,又被称为炎黄子孙,炎帝和黄帝是我们的祖先。而引领华夏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本期课后活动:

本期为大家唱了《龙的传人》一段,现将歌词附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学学,报名在课堂上唱给大家听。

《龙的传人》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
它的名字就叫长江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
它的名字就叫黄河
虽不曾看见长江美
梦里常神游长江水
虽不曾听过黄河壮
澎湃汹涌在梦里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
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
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巨龙脚底下我成长
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
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
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
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

家长反馈:
🌸今天是中国历史文化公益课堂第四讲。黄帝为凝聚团结各部落,倡导和平共处,结合各部落图腾,组合成了龙图腾。魏老师一曲《龙的传人》,有同学表示唱的太好了!👏
🌸今晚魏宇老师清唱《龙的传人》,魏老师总能为孩子们带来中国文化身临其境的体验!👍
🌸我们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非常好,谢谢魏老师,谢谢老师们!👏
🌸谢谢老师的讲解和歌唱。以前偶尔会和孩子们提到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但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昨天一课后我觉得他们就能理解和印象深刻了。✌
🌸感谢老师!都知道我们是龙的传人,但说不出个所以然,听了昨天的课,就能理解和印象深刻了。😊
🌸魏老师对龙的图腾的解释,让我和孩子们受益匪浅。之前学历史,只是了解一个简单的事件,现在才感觉到学历史学的不仅仅是故事,更重要的是故事里的内涵。魏老师真是有心人,从简单的历史事件中,引导孩子们,培养孩子们智慧、包容。孩子们长大了,胸怀肯定甚于吾辈。感恩魏老师和各位义工老师的辛勤付出。🙏
🌸孩子们从小学习中国历史,做一个有文化根源的人。避免孩子们自我认知的困惑,脱离生活在夹缝里的尴尬(很多海外出生的孩子,不了解中国的文化,不会讲中文。中国人说他们是加拿大人,而加拿大人又因为他们长着中国人的脸,说他们是中国人)。
🌸谢谢魏老师的精彩课堂!和孩子一起重温一下中华历史!✌
🌸魏宇老师在教授历史文化知识的同时,总能用各种吸引孩子且触动人心的方式来传递家国情怀、人文精神!🌹🌹


2022.02.02 第三讲 课堂小结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有万卷书,才能发现大千世界的各种精彩,懂得历史帮助我们感受艺术品中生命的脉搏。


8000年前陕西的半坡村,人们走出了洞穴,不再东躲西藏,而是依山傍水,建立了自己的村落家园,可以聚会,可以种植,可以制作陶器,可以放牧牲畜,可以唱歌跳舞,可以安心睡觉。这样的村落越来越多的出现在黄河流域。


虽然人类不再惧怕野兽的攻击,但是部落之间为了争夺更好的居住地,爆发了更为激烈的冲突。为了减少争斗,抵抗侵略,相邻的部落们慢慢联合起来,形成大的联盟。

最著名的就是以农业为主的炎帝联盟,以游牧业为主的黄帝联盟,和以渔猎为主的蚩尤联盟。而这三个联盟在对外扩张中也发生了很多战争,最终以炎帝和黄帝联合的炎黄联盟,战胜了蚩尤的渔猎联盟。
炎黄联盟虽然胜利了,但是一个大问题摆在联盟的领袖黄帝面前,如何能够让各部落长期和平共处而不是互相争斗?


本期课后活动:本期课程手绘了中国地图,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在网上找些中国地图简笔画,让孩子画着玩,这样可以让孩子很快对于中国地理位置,长江,黄河有直观记忆,对于接下来的学习会非常有帮助。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

家长反馈:
🌸今天是中国历史文化公益课堂第三讲。魏宇老师生动地为孩子们讲解了我们的祖先从传说时代慢慢进入部落时代,介绍了村落的生活原貌及几大部落的形成。魏老师的手绘中国地图真是太棒了👏,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
🌸我们第一次上课,老师讲得好棒👍,孩子认真听完。
🌸魏老师讲的太好了!
🌸手绘中国历史!娓娓道来!
🌸魏老师今天课上和孩子们说“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我想说一个好老师胜过万卷书。老师用生动有趣的讲解方式徐徐展开了华夏文明5000年的历史画卷,自然轻松地指引孩子们一一欣赏卷上的文化瑰宝。海外华人小朋友能在这个平台遇到魏老师何其有幸!真心感谢基金会,感恩魏老师!👍
🌸非常感谢魏老师带领海外的孩子们学习中国历史文化! 让孩子们有机会系统学习我们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和瑰丽神奇。老师不仅学识丰富,而且很会循循善诱,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我家孩子听得津津有味,当老师说下课了,他仍然意犹未尽,说: "哎呀,怎么就下课了?还想听呢!"😄
🌸我们大人也喜欢听,魏老师讲得真好,感恩!😊
🌸谢谢魏老师,帮我们在看书、听故事中不明白的一些事和理中很好的作了一个诠释。


2022.01.26 第二讲 课堂小结

为什要了解历史文化,因为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有更广阔的视野。



洞穴时代的祖先们是历史的开创者,历史巨人的双脚。他们为人类文明披荆斩棘,在百万年的岁月里,学会了制造工具,钻木取火(燧人氏),制造房子(有巢氏),结网捕鱼(伏羲氏),种植谷物和发现各种草药(神农氏),制作陶器。燧人氏,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这些华夏人类最早的发明家,科学家,效法天地,造化万物,被尊称为:皇(三皇说法不一)。人类从此与禽兽划清界限,而赞天地之化育,称为天地人三才。在伟大先祖的奋斗中,人类终于离开洞穴,在华夏大地上聚群而居,开启部落时代-最早的的人类社会。部落时代是我们下节课的内容。





知识点:皇者,煌煌也,智慧以利天下众,德泽加于万民者,称为皇。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

家长反馈:
🌸魏宇老师生动活泼地为孩子们演绎了我们的祖先步履蹒跚一路走来,从传说时代渐渐进入定居时代。
🌸谢谢魏宇老师,也谢谢陈梅老师!感觉祖先们太不容易。。。我们现在的困难都好浮云呢。。。
🌸今天能见到老师的表情,还同时看到图例,这个效果很好!很生动!谢谢两位老师!
🌸魏老师的讲课古中有今,今中有古,浅中有深,深中有浅,我和孩子都听得津津有味。👍
🌸魏老师讲的太好了,就算小小孩一开始听的不大懂,也能从魏老师儒雅的谈吐中受益,谢谢魏老师!
🌸谢谢魏宇老师和陈梅老师!孩子虽小,但每次都有收获,感恩老师!
🌸魏老师功底扎实,内容丰富,生动有趣,还有中外文化对比,非常适合海外华裔小朋友了解中国历史脉络,鼓励家长带小朋友一起听一听。


2022.01.19 第一讲 课堂小结

第一堂课我们学习了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补天。


盘古和女娲的传说,蕴含着华夏民族相信天地有灵和对祖先无私护佑后代的精神的敬意。而父母就是孩子们身边的盘古和女娲,他们生育我们,护佑我们,无私爱护我们,就像“孝”字——老在上,是祖先父母无私的护佑;子在下,表一片诚敬与深情。所以华夏民族敬天、祭祖、孝父母的文化传统,体现在这些故事中。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

家长反馈:
🌸谢谢魏宇老师的精彩讲座!带我们走进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
🌸謝謝老師,孩子特別喜歡!
🌸魏老师讲的很生动,谢谢魏宇老师!
🌸魏老师跟孩子们互动得也很好👍
🌸非常感谢魏老师,我家稍大一点的孩子非常感兴趣!
🌸谢谢魏宇老师的精彩讲座!谢谢基金会给大家提供这么好的机会!孩子非常期待下一堂课!
🌸老师讲得真的很好!!我孩子说魏老师声音很像凯叔,很好听😄



感恩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感谢家长和孩子们的积极参与!🌹 
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经典、开启智慧、传承文化!😊
================================


✌新的一年开始了,加拿大经典文化教育基金会准备了新的精彩的公益课程,主要面向在海外长大的对中华历史文化感兴趣的青少年朋友,也欢迎家长一起参加!

课程名称:《中国历史文化课堂》

课程介绍:主要讲述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让孩子知道发生过的故事,与古代的智者、君王、英雄、普通人面对面。拉开五千年历史的卷轴,发现每一个你我都是走在历史的延长线上,而且也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可以打开孩子的心胸,遨游于千年万里的天地,和古人做朋友,生长出美好的智慧。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世界吧!

主讲老师:魏宇,毕业于北京大学。

课程形式及时间:线上课,2022.1.19 起,每周三晚8:00-8:45(多伦多时间),共约2年。

同时,我们基金会的国学春季班也在持续招生中。

报名及咨询 :文凌老师 647-338-0822(微信请见以上海报)



欢迎大家报名或转发给身边需要的朋友,共同学习、传承智慧!谢谢!🙏💞



2024春季班课堂笔记 ---4 月27日(第十三次课)

  大家好!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这最美好的季节里,我们基金会春季国学班也开始啦! 本文记录的是我们基金会2024春季国学周末班各个课堂的第13次课,请家长们来回顾一下自己孩子所在班级的上课内容吧!📖👉 国学启蒙班 今天 教师:程俐 孙玫 国学养正班   今天 主教老师:乡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