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1日星期二

《中国历史文化课堂》小结(第38讲至第60讲)

                     


✌2023年1月11日,新的学期开始了,加拿大经典文化教育基金会精彩的公益课程《中国历史文化课堂》继续进行中,主要面向在海外长大的对中华历史文化感兴趣的青少年朋友,欢迎家长一起学习!也欢迎大家邀请新朋友一起来参加!👏


本文记录的是每周三《中国历史文化课堂》的第60讲,请家长们来回顾一下上课内容吧!📖👉


 

中国历史文化课堂



2023.06.28 第六十讲 

靖康之难后,宋徽宗第九子赵构逃到南方登基成为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南宋初期,虽然有李纲、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多次大败金兵,但是宋高宗眷恋皇位,并无北伐决心,又担心军队难以控制,于是让奸相秦桧向金求和,俯首称臣,并以“莫须有”罪名杀害民族英雄岳飞。


从此南宋偏安一隅,皇帝软弱,奸臣当道,虽然有辛弃疾、陆游这样的主战派,北伐之声从未停止,但终究难成气候。王公大臣们在临安继续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浑然忘掉了国仇家恨。


面临着国家不振的局面,南宋士大夫们的文化危机感非常强烈。如何让儒家文化这个中华文化的主脉传承下去,成为有宋以来士大夫们探索的方向。



朱熹沿袭北宋周敦颐、程颢、程颐的学说,融合儒释道思想,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光大理学一脉。他从事教学五十余年,专心儒学,致力于办书院、讲学,一生著述甚多,他在岳麓书院讲学,修复白鹿洞书院,在官办学府式微的时代使民间讲学蔚然成风。他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订为一部书,定名《四书》。

他发扬《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修身明德的重要性。朱熹死后,他的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元朝以朱熹《四书集注》作为考试内容,明清宣扬理学正宗,朱熹升配孔庙第十一哲,在中国儒学史上,朱熹影响力仅次于孔子。


昏庸的南宋政权在屈辱求和和风雨飘摇中维持,而北方新兴的蒙古政权以超强的武力横扫欧亚大陆。蒙古在灭金之后,多次进攻南宋,1271年忽必烈在中原建立元朝,全力攻宋,遭到南宋的顽强抵抗。1279年,宋军在广东崖山海战全军覆没,陆秀夫背着年幼的皇帝跳海,南宋灭亡。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3.06.21 第五十九讲 

北宋重文轻武,一直面临着北方辽国、西北西夏的威胁,不得不用金钱买和平,每年输送几十万两白银,几十万匹绢,这给北宋带来了沉重的财务负担。

同时宋朝政府官员冗杂,军队庞大而缺乏战斗力,政府各项开支庞大。冗官、冗兵、冗费如同藤蔓紧紧地把宋朝缠绕着,喘不过气来,缺钱成为历代皇帝头疼的问题。

宋神宗启用王安石变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然而王安石虽然有很多好的想法,但是他一意孤行,听不进反对意见,疏远君子,重用小人,结果变法使百姓生活更加困苦,朝中小人横行。


宋徽宗是有名的不务正业的皇帝,他迷恋道教,精通书画、音乐、蹴鞠,喜爱茶道、瓷器、山石,生活奢侈。

他网罗天下奇石,修建工程浩大的园林宫殿,任用贪官,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梁山起义和方腊起义相继爆发。同时他愚蠢的破坏和辽国的和平协议,联合东北女真建立的金国灭辽,引狼入室。金国灭辽后,看到了宋朝的腐败,挥军南下,1127年攻破汴京,俘虏宋徽宗和其子宋钦宗,劫掠东京汴梁,史称“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北宋商品经济发达,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人口过百万,然而被金兵烧杀抢掠一空,成为废墟。

宋朝画家张择端创作了巨作《清明上河图》,展示了汴梁的繁华。这幅5.25米的长卷犹如一个电影,以连续的场景展示了社会各个层次的人们和生活方式,画中有814个人物,28艘船,30座建筑和170颗树,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市民生活和交通的丰富资料,既是一幅经典画作,又是一幅无比珍贵的风俗长卷。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3.06.14 第五十八讲 

千百年来,苏轼的性格魅力倾倒过无数中国人。他为我们留下了两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和四千二百多篇散文作品。他的全部作品展现了一个可供人感知,思索和效仿的活生生的真实人生,从而和我们建立一种异乎寻常的亲切关系。苏轼1037年出生于四川眉州眉山。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占据唐宋八大家中三席。父亲早年好游历,全部由母亲程氏教育儿子。程氏夫人知书达理,从小就教育苏轼以古代志士仁人为榜样,当代名士大夫范仲淹、欧阳修等为楷模。20岁参加会考中进士,深得欧阳修赏识。其文学艺术才能也大放异彩,很快便名满天下。

苏轼一生担任过十几个地方的地方官,都尽心尽力为民办事,深得人心。他也多次入朝被委以重任,担任礼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要职。苏轼写文自然奔放,挥洒自如,文字和他的生命血肉相连。他又是一位罕见的全才,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一位富有创意的画家,一位精通道教之术,佛教之理的修士。






然而伴随着苏轼一生的主旋律,并不是光鲜亮丽的官运仕途,或者是淋漓酣畅的创作生涯,而是与祸患相依的大起大落的命运波折。得意时是誉满京师的才子,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赤绂银章的帝王之师,失意时是深陷乌台诗案的狱中重囚,躬耕东坡的黄州谪民迁客,箪食瓢饮的岭南惠州、海南儋州流人。憎恨他的人欲杀其人而后快,嫉妒他的人视折其身为乐事。荣辱、祸福、穷达、得失之间反差的巨大和鲜明,使他咀嚼种种人生况味。



荣华亢奋和凄冷踽踽交替更迭,促使苏轼出入佛老之间来纾解心灵的痛苦。但是他受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充满了“仁以为己任”的道德使命感。当权利与名望的诱人光彩在眼前闪亮,他心境恬然,视若浮云。当迫害和打击让他面临生活的残酷,命运的无常,他没有消磨掉匡世济时的责任感。无尽无休的苦难也没有使他厌倦人生,变得冷漠,最后走向虚无。入世的理想和出世的达观,对刚直坚毅的人格力量的追求和对自由不羁的自我价值的珍重,奇妙的统一在他的身上,让他成为道德力量和乐观精神统一的代表。


他“一蓑烟雨任平生”,有着更高层次的超脱,那便是一种无所待于外的自我完成。他自言“吾生无恶,死必不坠”,光明磊落的过完六十六年人生,自信不怍于人,无愧于天,必能升入精神天国,正是孔子说的“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3.06.07 第五十七讲 

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和完善的科举制度孕育出了士大夫阶层,到第四个皇帝宋仁宗在位期间,朝内涌现出了一大批忧国忧民,政治才能和文学才能杰出的人才。在民间理学开始发展,儒家思想开始融合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仁宗在位42年,宋辽基本无战事,宋朝经历了一个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可谓是君子满朝,名士遍野。
朝中名臣:包拯、范仲淹、晏殊、王曾、欧阳修、富弼、韩琦、苏洵、苏轼、苏辙、司马光、王安石、文彦博等。
大儒:周敦颐、邵雍、张载、胡瑗、孙复、程颢、程颐等。



包拯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被后世称为“包青天”,奉为神明崇拜。他身居高位,生活却“如布衣时”,他铁面无私、明察秋毫,断案如神,是古代清官的代表。包青天的故事被搬上了戏剧舞台,黑脸包公的形象家喻户晓,传说他在晚上还到阴司审案,所以额头上有一枚弦月。开封府有三口铡刀,有四大名捕和足智多谋的公孙策协助包公。

范仲淹是宋朝士大夫的代表人物,他二岁丧父,少年苦读,五年未尝解衣就寝,终于贯通六经,立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志。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他步步为营逼西夏议和,推动庆历新政,他特别善于举贤任能,是大儒张载、胡瑗、孙复、名相富弼、名将狄青等的引路人。他在家乡兴办义庄、义田、义学,周济穷人,开中国宗族式慈善之先河。范仲淹“宁鸣而生,不默而死“,彰显了士大夫为民请命的气节,成为中国士大夫的典范。


张载家在陕西,少好兵书,曾上书范仲淹建议如何对西夏用兵。但是范仲淹觉得他能成大器,劝他好好钻研儒学。他听从劝告,十几年刻苦学习,贯通儒释道,立志圣人之道,写下了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他教导读书人要成为圣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明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张载一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著书立说,他继承和发挥了孔子教育思想,在关中兴教,使“关学”大盛,以德育人,使学者辈出,关中民风为之一变。他一生清贫,却忧患民生,强调“民胞物与”,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问,真正实践了他横渠四句的志向。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3.05.31 第五十六讲 

夏商周1000多年孕育出中国的礼乐文化,给了中国文明丰富的童年。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激荡是中国文明躁动的少年时期,激荡出的是恢弘大一统的汉唐文明,恰如中国文明蓬勃的青年时期,民族融合、儒释道交融,包容开放。



五代十国七十年,中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走马灯似的更换大王旗,南方各地方势力自立国家,各割据势力混战不休,北方契丹势力崛起,建立辽国。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被部下黄袍加身,后周小皇帝禅位,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赵匡胤为宋太祖。他致力于统一全国,加强中央集权。先后消灭南方主要割据政权。他通过“杯酒释兵权”,用和平的方式解除了中央将领和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后期以来节度使割据的局面,并重用文臣,建立文官政府。他的弟弟赵光义登基为宋太宗后,完成南北统一,继续削弱武将地位,加强皇权。但是宋在和辽、西夏的战争中处于劣势,不得不以金钱买和平,从而形成了辽、西夏、北宋并立的局面,宋朝疆域和国力比唐朝大大缩小。





五代十国的混战,消灭了汉唐的世家大族。北宋重文轻武,完全用科举作为选拔国家人才的手段。不管出身于士农工商哪个阶层的家庭,只要子弟刻苦读书都可以通过科举进入国家官员队伍,实现光宗耀祖,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同样,虽然位极人臣,子弟也要通过科举才能做官,延续家族富贵,否则三代之后也变成平民百姓。宋代通过科举实现了人才选拨的平等,打破了贵族终身制,培养出了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士大夫阶层,接续上了孔子孟子仁义为己任,修齐治平的儒家情怀。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3.05.17 第五十五讲 

唐玄宗励精图治,开辟了大唐极盛之世—开元盛世。但是在五十多岁以后,他认为天下已经太平,逐渐丧失了积极进取的精神。他改年号天宝,沉溺于享乐,生活奢华,宠幸杨贵妃,重用胡人安禄山,纵容口蜜腹剑的奸臣李林甫和杨国忠扰乱朝纲,使朝政逐渐败坏,地方日渐作大。最终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发动兵变,大唐军队承平日久,一触即溃,唐玄宗逃往四川,途中至马嵬驿,士兵哗变,杀死杨国忠,逼死杨贵妃,唐玄宗被迫退位。




安史之乱历时八年,是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平叛过程中,中央政府大肆分封节度使,给予他们很大权利,这些节度使割据一方,控制了地方政务,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皇帝猜忌大臣,宠信宦官,宦官逐渐控制了军政大权和皇帝,几个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皇帝试图夺回大权,但是基本都是以失败告终。而朝中大臣依附宦官,结成朋党,互相攻击。在外部,回纥、吐蕃、羌族不断骚扰边境。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在内外交困中越来越衰弱,终于在黄巢起义的冲击下分崩离析。公元907年,节度使朱温逼最后一个唐朝皇帝禅位,建立后梁,唐朝灭亡,历史进入到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290年,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它由胡汉混血的李渊建国,雄才大略的李世民一统天下,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继续辉煌,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盛极一时。世界各地的商旅云集长安、洛阳,唐朝和各国的交往非常频繁。盛唐可谓是历史上最开放、最自由、最浪漫、最包容的时代。唐代的诗歌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唐代书法大家云集,绘画、陶瓷、茶艺、雕刻等艺术都成就斐然。佛教的流传也在唐朝达到了顶峰。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3.05.10 第五十四讲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现实生活中的唐僧是唐朝僧人,法名玄奘。玄奘大师少年出家,很快声名鹊起。他为了得到总攝三乘学说的《瑜伽师地论》,决心西行天竺(今印度北部)求法,于贞观三年(629年)从长安出发,跨过戈壁、沙漠、雪山,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天竺。他在那烂陀寺学习五年,又巡游印度,学成后,带着657部佛经回到长安,整个西行求法历时19年,行程5万余里。唐太宗为玄奘大师建大慈恩寺,设译经院。玄奘大师呕心沥血翻译佛经19年,为大乘佛教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人们熟悉诵读的《心经》就是玄奘大师翻译的版本。他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现代学者了解西域、天竺地理历史不可或缺的文献。



鉴真和尚出生于中国扬州,为了到日本弘传佛教,六次东渡日本,经历风暴巨浪,水土不服,官府阻挠的重重困难,又双目失明,但是鉴真和尚初心不改,矢志不移。他带去了佛经,使日本佛教走上正轨,也促进了中国文化、医药、书法向日本的流传。在日本,鉴真和尚享有国宝级的待遇。


庞大的国家需要人才,中国的人才选拔从贵族、门第一步一步发展到科举考试,直接催生了“士大夫”阶层。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定型于唐朝,废除于1905年,持续1300年。科举考试打破了“上品无寒门”的局面,以公平竞争为原则,吸收了大量平民进入国家管理,读书参加科举蔚然成风,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并使人才在全国流动,对于广土众民的中国社会稳定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3.05.03 第五十三讲 

中国邮政体系自周代就已经建立,孔子曾说过:“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邮件的传递方式主要是“驿”,以马传递。国家为了保证邮件传递的顺畅,在各个道路上设置驿站,供传递政府公文的人员休息、换马,也作为有公务的官员食宿之处。唐朝统一天下,疆域广阔,邮政系统得到了极大发展,邮驿设置遍于全国,全国有1639个驿站,工作人员2万人。杜牧有诗《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从岭南到长安,要拼命运送杨贵妃的荔枝,八百里加急,累死驿马无数。当时驿站传递速度一天可以达到500里。驿站系统保证了中央政府对于庞大国家的有效管理。但是驿站系统只是为政府传递公文、军情使用。普通人如果写信,只能托出远门的人顺路送去,称为“便寄”。杜甫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说明通信之不易,尤其是战乱时。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印刷术发明以前,书主要通过抄写的方式流通。早期人们也会把文字刻在石碑上,采用拓印的方式来传播。唐朝佛教发达,需要传播大量经文,因此雕版印刷术应运而生。在敦煌莫高窟里发现的《金刚经》,有注明时间为公元868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日期的印刷品。印刷术对于文化的普及有着划时代的作用,为知识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在宋朝时候,又出现了活字印刷术。不过直到清代,雕版印刷术都是书籍的主要印刷手段。活字印刷术在元朝时候传入欧洲,欧洲人因此发明了自己的活字印刷,印刷术的普及推动了欧洲的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3.04.26 第五十二讲 

辉煌的唐长安城在唐末战火中毁于一旦,她的遗址位于现在陕西西安。保存最完整的是大雁塔和小雁塔,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大明宫只剩下残垣断壁。不过日本京都仿照唐长安和洛阳而建,现在还能见到很多仿唐建筑。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清宣统皇帝退位,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位女皇帝。唐朝妇女地位很高,相当开放,正是在这种风气的熏陶下,走出了千古一帝武则天。武则天出身官宦人家,但是地位低微,她被选为唐太宗的妃子,在唐太宗弥留之际她和太子李治建立了暧昧关系。唐太宗驾崩后她被迫出家为尼,但是很快被唐高宗李治救出。她长袖善舞,心狠手辣,打击朝中重臣,成为皇后,并与李治共同治理朝政。李治死后,唐中宗懦弱无能,国政完全由武则天掌控。武则天在67岁改唐易周,成为大周皇帝,她总共做了15年皇帝。称帝后的武则天任用酷吏,奖励告密,滥杀无辜,但她也采取了一系列有利国计民生的政策,继续唐朝的强盛,死后她留下无字碑,是非功过任人评说。


武则天称帝感染了她身边一大批有野心与抱负的女人们。武则天死后,先是唐中宗的皇后谋杀丈夫,再有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把持朝政。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后,终于消灭太平公主一党,把唐朝政治拉回正轨。唐玄宗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长大,深知安定的政局来之不易,他励精图治,任用能臣,经济迅速发展,国力非常强盛。这段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712-749)。盛世加上开放的风气,使唐朝的文化也空前发展。唐玄宗本人多才多艺,盛唐诗歌最为后世称道,群星璀璨,人杰辈出。贺知章、岑参、高适、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维等都是那个时期涌现的诗坛泰斗。


盛唐的生活丰富多彩,曲江流殇是长安城文人墨客,达官贵人最喜欢的文化游戏,连皇帝有时也来凑一把热闹。京城里富贵人家的女眷们也会趁着风和日丽的日子到曲江边野餐聚会,她们把裙子挂在绳子上做成屏风,叫做裙幄宴。体育方面,来自于西域的马球风靡上流社会,中国古代足球-蹴鞠是平民百姓的最爱。正月十五上元节三天不宵禁,火树银花不夜天,长安洛阳万人空巷,彻夜狂欢,全国各地也是张灯结彩,共同享受这难得的太平盛世的欢愉。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3.04.19 第五十一讲 

一代明君唐太宗身边贤臣济济,最有名的恐怕是房玄龄和杜如晦,房玄龄达于政事,善于谋划,杜如晦则善于决断,悉出公心。他们二人搭档,日理万机,殚精竭虑,为贞观之治立下汗马功劳,被称为“房谋杜断”。



玄武门事变后,东突厥颉利可汗违反和大唐的和约,趁机率10余万大军南下,一路攻城略地,突破到长安城外渭水河畔,京师震动。唐太宗亲率文臣六人在渭水隔河与颉利可汗对话,怒斥东突厥背信弃义。颉利可汗被唐太宗气势震慑,与唐太宗握手言和,双方宰杀白马,歃血为盟。渭水之盟为唐太宗争取了稳定政局、发展经济的时间。几年后,东突厥内乱,唐太宗派大将李靖出击,灭掉东突厥汗国,解决了北方的威胁。唐太宗保全了突厥原有的部落和习俗,安置内迁的突厥子民,只是设立安北都护府、安西都护府,处理边防事务,他还任用大量突厥和其他民族贵族为官。唐太宗主动采取和亲政策,最著名就是和吐蕃的联姻。文成公主嫁给年轻有为的国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为吐蕃带去了中原农作物和书籍,松赞干布兴建了布达拉宫,欢迎来自大唐和尼泊尔的公主。唐太宗的政策大大提升了唐朝的威望,各族部落共同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意即天下各民族的共同君主。唐太宗驾崩之时,各族国王悲痛欲绝,以剪发、划破身体的方式来表达思念。




贞观之治把唐朝推向了中国历史的高地,大唐的强盛与繁华让人向往不已。来自西域和阿拉伯帝国的商队源源不绝,来自日本的遣唐使如饥似渴的学习唐朝的文化,来自印度的佛教在中国遍地开花。在大唐的首都长安,各族人民和平共处,其乐融融,各个宗教都得到尊重。而长安是大唐繁荣的缩影,她有近200万人口,比当时欧洲的最大城市大10倍,她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规划设计出来的首都,棋盘化的布局把城市分成皇宫、政府机关、108个居民里坊和大型商业区东市、西市。各种商业、寺院、道观遍布里坊。每年的上元节灯会,政府取消宵禁,长安城万人空巷,月光如水,花灯如山,香车宝辇,各族人民通宵达旦的欢庆,夜游玩乐,“烂漫唯愁晓,周游不问家”,大唐的繁荣在那时那刻达到了巅峰。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3.04.12 第五十讲 

“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换大王旗”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分久必合,中华文化自生的凝聚力在岁月中一点一点融合着外来的冲击。北方鲜卑族建立了统一的北魏政权,并成功实现了民族的汉化,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又变成北周和北齐。而南方东晋的士族统治终被庶族军人推翻,进入宋、齐、梁、陈交替的时期。北周隋国公杨坚统一北方,以隋代周,581年建立隋朝,并讨伐陈朝,终于在300多年后,再次统一中国(公元589年)。



隋文帝杨坚生活俭朴,关注民生,隋朝在他的治理下蒸蒸日上。但是他被二子杨广谦恭俭朴的伪装蒙蔽,废了太子杨勇,改立杨广。杨广继位后,好大喜功,开通大运河,修建长安、洛阳都城,远征高句丽,多次游江南,生活奢侈腐化,老百姓怨声载道,农民起义爆发,很快呈星火燎原之势,群雄并起。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害,隋朝统一中国短短30年便灭亡。



唐国公李渊是隋炀帝表兄,他打着勤王定乱的名义起兵逐鹿中原。十年里,先后消灭了各路农民军和割据势力。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他的次子李世民居功至伟,收编各路群雄,功名日隆。然而李渊仍然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并任由几个儿子互相倾轧。太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联合,欲在李渊在位时置李世民于死地。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射杀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渊被迫退位,李世民登基,是为一代明君唐太宗。




唐太宗在年轻时就礼贤下士,身边人才济济,他广招天下学士,每日讨论政事,典籍,历史,他登基后,这些人成为他的左膀右臂。唐太宗还善于纳谏,历史最有名的就是他和魏征的故事。魏征本是太子李建成属下,但是李世民欣赏他敢言直谏,委以重任。魏征不管唐太宗生气也好,称赞也好,总是直言不讳,唐太宗有的时候被魏征气的要杀他,但是他冷静下来就会向魏征认错。唐太宗之所以这么做,是他吸取了隋炀帝亡国的教训,以人为镜,来看到自己的得失,有则改之。作为高高在上的帝王,善于纳谏堪称第一优点,正因为如此,大臣们都敢于直言,才开创了“贞观之治”。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3.04.05 第四十九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一个社会的文化变迁必然会表现在一个社会的文学文字,礼仪风俗的变化中,并在艺术中有完整的呈现。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使游牧民族和中原汉族文化全面融合,这种融合体现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上,佛教艺术也不例外。



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王道士发现,却是不堪回首的记忆—风雨飘摇的清政府毫不关心这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宝藏,而西方的盗宝者只花了很小的代价就劫掠了无数的历史遗产,留下破壁残垣的石窟。然而也有像常书鸿这样的艺术家,放弃名利荣华,从塞纳河畔万里而来,终生守卫。一代一代艺术工作者来到这里,心无旁骛,从青春少年到华发满头,像保卫自己生命一样保护敦煌石窟,敦煌石窟在他们的呵护下再现辉煌。他们的行为是践行了佛教的“无畏布施”。



敦煌曾经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枢纽,商业贸易的集散之地,是世界四大文化,六大宗教,十余个民族文化的融汇之处,因此才有辉煌的敦煌莫高窟艺术。735个洞窟,45000平方米壁画,2000多身彩塑,代表了从南北朝到宋朝1000年的中国佛教艺术的高度成就。敦煌莫高窟的艺术展示了美好的佛国世界,佛、菩萨、罗汉和众神的祥和快乐。揭开佛教教义的神秘面纱,人们看到不仅是迷人的彼岸净土,而且是一千年丝路的形象历史,一千年丰富多彩的古代社会生活,一千年内涵博大的文化。她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的杰出艺术成就和东方古代文化的辉煌,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留在敦煌的繁华和一个个悠远的故事。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3.03.29 第四十八讲 

发源印度的佛教,是由和孔子同时代的释迦摩尼(释迦牟尼)佛创立的。释迦摩尼佛本来是迦毗罗国的王子,见到生、老、病、死而察觉到人生无常,便决定放弃尊贵的生活,出家禅修悟道,最终35岁时候在菩提树下证道,得到了解脱生死的真理。后来他开始讲法,被称为佛,代表觉悟者。早在一世纪,佛教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汉明帝为首批来中国的僧人建立了白马寺,但是当时佛教并未引起太多注意。



佛教先在西域国家安家并兴盛起来,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上层王侯贵族朝不保夕,精神空虚;下层百姓生活困苦,没有出路,儒家思想遭到冷落。佛教以关注内心精神和精深的思辨吸引上层人士和士人,以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好吸引平民百姓,很快普及大江南北。来自西域的僧人被请到中原,把大量佛经翻译成中文。而中国的僧人西行求法,把印度的佛经带回中国,这中间最有名是鸠摩罗什和法显。



随着佛教的普及,佛教艺术也兴盛起来,最有名的佛教艺术形式是石窟艺术。佛教僧人为了坐禅修行,观想佛像,开山凿洞成窟,放置佛像、佛塔,并在石窟中描绘壁画。传入中国后,在统治者和上层贵族的大力资助下,佛教石窟开始演变出以像教化的功能,石窟开凿越发恢弘壮观,千年石窟艺术也由此而来。最著名的四大石窟是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传到中原,表现的内容也改变很多,从苦修之地变成崇拜之地,由涅槃的冥想转为现实的沉思,由对人生苦谛的寻味演化为对人生福祉的追求。高大、庄严、祥和的佛和菩萨的形象成为乱世人们的精神支撑。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3.03.22 第四十七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从曹丕篡东汉位开始,魏、西晋、东晋与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对立,到隋统一结束。期间虽然有过西晋的短暂统一,但总体上是一个长期分裂的时期,朝代更迭速度快,多个政权并存,相当长时间南北对峙。




西晋皇室昏庸腐败,士族门阀享乐斗富,社会黑暗。有识的读书人不愿意同流合污,喝酒纵歌,生活上不拘礼法,谈玄论道,最有名的有竹林七贤。但是他们不为司马朝廷所容,最后分崩离析。




八王之乱削弱西晋政权,境内众多游牧民族趁虚而入,割据汉地北部,前前后后建立大大小小的国家,被称为五胡十六国。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游牧部族。五胡乱华导致了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大量游牧民族入居中原,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并接受了中原汉文化,给温柔敦厚的中原文化注入了豪放和尚武精神。《木兰辞》的“木兰当户织”,并代父从军的故事,是南北文化融合的体现。而东晋南渡,大量士家大族和百姓从黄河流域大规模迁移至长江和珠江流域,也极大的推动了南方的农业和商业发展,文化的中心也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3.03.08 第四十六讲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战争,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谪居黄州时,和朋友多次游赤壁,并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名篇,再现了当年火烧赤壁的周瑜的英姿,读来让人荡气回肠。


赤壁之战后,曹操败回北方,刘备和孙权瓜分荆州地区。孙权继续向南扩展疆域到越南, 刘备吞并汉中、四川、云贵,诸葛亮三分天下的战略实现。之后,曹丕废汉建立魏国,刘备称帝建立蜀汉,孙权建立吴国。


三国时期战乱不断,天灾频发,瘟疫横行。人口从东汉的5000万骤减到800万。尤其是几场大的瘟疫爆发,很多地区十室九空。张仲景出身官宦世家,却立志行医救人。他做长沙太守时,开堂问诊治病,被称为“坐堂太守”。尽管他全力以赴的看病救人,也只是杯水车薪。于是他放弃官职,专心研究各种中医治疗方法和方剂,特别是对付瘟疫的方法,以便可以让更多的医生学习,救治更多人,最后他完成了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张仲景被后人称为“医圣”,因为他怀有和孔子、孟子一样的济世救人的大慈悲心,并毕生不辍。饺子据说也是张仲景的发明。







蜀国弱小,最先被魏国灭亡。魏国司马炎代魏称帝,改国号为“晋”。司马炎灭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重新统一中国。晋靠世代公卿的士族官僚势力起家,司马炎又用九品中正制进一步强化了士族地位。士族拥有大量土地和农户,在地方上形成宗族统治,又在中央盘根错节,改朝换代不影响他们延续不绝。他们骄奢淫欲,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并竭力强化士族的地位,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3.03.01 第四十五讲 

曹操统一北方后,带领20万大军进攻占据荆州的刘表、江南的孙权,希望统一南方。刘表病死,儿子刘琮投降。刘备九死一生逃到夏口,得到刘表另一个儿子刘琦的两万水军。孙权派鲁肃来联合刘备,诸葛亮渡江,舌战群儒,驳倒东吴投降言论,使孙权、周瑜下定决心和曹操决一死战,历史上最有名的战争赤壁之战拉开帷幕。




在历史上,周瑜是东吴统帅,是赤壁之战的主角。羽扇纶巾是周瑜的形象。但是在小说中,罗贯中把周瑜描写成时刻琢磨着杀诸葛亮,又次次失算于诸葛亮的人物,来反衬诸葛亮的智慧。草船借箭就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智斗周瑜的故事。


周瑜用反间计借曹操的手杀掉曹操水军主将蔡瑁、张允。又和黄盖设计苦肉计,让曹操相信黄盖真心投降。再让庞统为曹操献上连环计,将曹操水军大船用大铁链锁在一起。曹操由于过于自负和求胜心切,屡屡中计。诸葛亮准确预测到东南风天,孙刘联军用火攻大破曹军,并一路追击,占领荆州地区。



曹操仓皇北逃,三国演义中华荣道关羽放曹操虽然是虚构,但也表明诸葛亮三分天下的策略需要实现,不能让曹操死在赤壁,导致孙权渔翁得利。赤壁之战虽然以孙刘联军胜利而告终,但并未动摇曹操的根基,曹操依然是诸侯中最强的一个。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3.02.22 第四十四讲 

三国时代是历史上非常短的一个过渡期,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大融合时代的序曲。然而因为明朝罗贯中《三国演义》这本名著,三国家喻户晓,风云激荡,群雄逐鹿,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我们讲的这段既有历史,也有《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董卓进京,无恶不作,司徒王允假意迎合,暗中和义女貂蝉设下连环计,将貂蝉许给董卓干将吕布后,又献于董卓。王允和貂蝉在中间挑拨离间,终于使吕布刺杀董卓。董卓的凉州军攻入长安,赶走吕布,杀掉王允。天下大乱,群雄争霸。



袁绍家族位列三公,长期盘踞河北,在群雄中势力最大,曾组织联军反董。然而袁绍志大才疏,独断专行。曹操出身官宦人家,自小放荡不羁,却胸有大志,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广纳贤才,后来居上,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军队,彻底消灭袁氏家族,统一北方。《三国演义》中曹操因为篡汉,被设计成奸伪的枭雄形象。京剧中他的脸谱是一张大白脸,代表为人阴险,和关公赤胆忠心的红脸脸谱形成对照。历史中的曹操有政治智慧,又有性情,还有文采,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




刘备是汉朝皇族之后,但家境清寒,他和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广为流传,是《三国演义》中的正统代表。但是他在群雄逐鹿中势力单薄,先后投奔吕布、陶谦、袁绍、曹操、刘表。曹操曾“煮酒论英雄”,评价刘备是个英雄。刘备后来寄居于新野,三顾茅庐,请卧龙诸葛亮出山,诸葛亮为刘备设计了三分天下的大战略,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此时曹操兵强马壮、踌躇满志,带10万大军南下,直指刘表、孙权,欲统一中国。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3.02.15 第四十三讲 


东汉国力强盛,科技发达。张衡改进了浑象仪来描述星辰的运动,并制造了地动仪来监测地震,这是世界上第一台监测地震的仪器。《九章算术》是一部非常详尽的古代数学著作,《四民月令》是农业生产的方法汇总。《论衡》是一部系统的唯物论著作。



然而东汉依然走不出外戚专权的阴影,东汉后期的皇帝都是年幼登基,被外戚控制。外戚权臣甚至谋害不听话的皇帝,并决定帝位继承人,皇帝成为最危险的“职业”。长大成人的皇帝不甘心受外戚控制,利用身边的宦官集团来和外戚集团斗争,结果又造成宦官专权的局面。外戚、宦官轮番乱政,又有党锢之祸,正义直言的士大夫被迫害、贬职,东汉朝廷日益腐败,社会动荡。




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席卷中原,最后虽然失败了,但是已经撼动了东汉统治的基础,军阀董卓带兵进京,废掉少帝,改立汉献帝,东汉已经名存实亡。各地豪强纷纷拥兵自重,进入群雄逐鹿的三国时期。





《三国志》是一部历史书,《三国演义》是一部小说,然而《三国演义》更加为人熟悉,小说中的人物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3.02.08 第四十二讲 

秦汉篇

汉武帝去世后,年幼的昭帝继位,外戚霍光和其他几位大臣辅政。皇帝最担心的是刘姓家族的其他子弟,他们是皇权的最大威胁,因此早早被分封为王,远离京城。孤家寡人的皇帝又不能信任一般大臣,因此重用有血缘关系又不会对皇权构成威胁的外戚成为汉朝的一大特色。霍光大权独揽,但是他的政绩不错,致力于纠正汉武帝穷兵黩武的政策。昭帝、宣帝时代被称为昭宣之治。



然而外戚专权终究成为西汉灭亡的导火索,西汉末年,外戚王莽通过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德才兼备的君子形象,取得信任,逐渐成为国家的辅政大臣。其实王莽有着自己当皇帝的野心,一旦大权独揽,他就排除异己,并让人鼓吹恢复古制,禅让之说。最后在公元9年,他废掉年幼的小皇帝,建立新朝。但是他推行的复古政策脱离实际,给社会造成了混乱。绿林、赤眉等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而地方豪强也起来反对王莽的统治,最后刘氏宗亲刘秀脱颖而出,短命新朝灭亡,刘秀恢复汉朝,并定都洛阳,后世称为东汉。



东汉延续着西汉的政策,班超投笔从戎,出使西域,在西域活动三十年,终于彻底瓦解了匈奴的威胁。班超的使团一度到达地中海,东西贸易日益频繁,汉朝经济繁荣,科技发达。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非常廉价的原材料造出了耐用的纸张,逐渐取代了竹简,对于知识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造纸术也被列为四大发明之一。




文物欣赏: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3.02.01 第四十一讲 

秦汉篇

汉武帝雄才大略,积极进取,在位期间国家强盛,汉朝初年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已经不能满足汉武帝的需要,他需要一个学说帮他加强君权统治。大儒董仲舒提出五德终始,君权天授的学说非常对汉武帝的胃口,他采纳了董仲舒的罢百家、读五经、尊儒家、举孝廉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国家治理的核心思想,以儒家孝悌之德选官,兴建太学,培养人才,重建乐府,搜集诗歌,儒家思想从此成为正统。






晚年汉武帝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迷信长生,几乎把文景之治的家底挥霍一空。幸好他幡然醒悟,下《轮台诏》,反思战争过患,重新重视国计民生,才避免重蹈秦始皇的覆辙。总体上,汉朝中期,国家强盛,百姓安居乐业,东西贸易发达。汉朝神话传说中董永和七仙女中唱到的“只羡鸳鸯不羡仙,比翼双飞在人间”也是人们对于美好人间生活的赞美。




汉武帝独断专行,在李陵事件中对直言敢谏的史官司马迁处以宫刑。司马迁忍辱负重,以“死或有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的精神,完成了伟大史书《史记》,完整记录了从黄帝以来的中华文明历史。并且《史记》对于历史中的人物进行了栩栩如生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不仅仅是帝王将相朝代更替的时间序列,更是无数个精彩人生的大舞台。《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文物欣赏: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3.01.25 第四十讲 

秦汉篇

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并没有完全消除游牧民族对于汉朝边疆的威胁,北边的大草原不适合农耕的发展,军队长期驻扎在草原也耗费巨大。因此,战争过后,汉朝军队还是只能退回长城一线来防御,与匈奴和亲怀柔仍是长期和平的主要手段。

同时,汉武帝也意识到,西域诸国非常渴望和汉朝建立贸易关系,而长久的边疆和平需要西域的支持。因此在战争过后,汉朝在河西走廊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城,驻扎军队,保护商旅;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维护西域和平和正常贸易。一个国家,经济发达,军力强盛,千里迢迢派兵驻扎,却没有殖民奴役当地人民的野心,而只为和平共处,实是世界历史上一大奇迹,乃中华文化有容乃大,温柔敦厚之体现。而这些政策也创造了另一个影响世界文明的奇迹—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从中国洛阳,长安为起点,向西经过河西走廊,西域,中亚,直到欧洲(当时是罗马帝国),非洲,向南到古印度的陆上贸易通道。亦有经过海上的海上丝绸之路同时开始。

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的进入中亚、南亚、欧洲,英语的Silk、Tea(Cha、Chai),china,就是中文丝绸、茶叶、瓷器的音译。而china(瓷器)也成为欧洲对中国的称呼。


.


汉朝从丝绸之路上引进了很多农作物,比如胡椒、西瓜、黄瓜、葡萄、大蒜、石榴、核桃、胡萝卜等等,丰富了中原人民的农业品种和餐桌饮食。还有琵琶、二胡等乐器,西域的音乐也进入中原。



和孔子同时期,发源于古印度的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先在西域普及,在东汉时候进入中原,并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获得极大发展,唐宋时期和中国儒道文化融合,并继续传播到朝鲜和日本等东亚地区。儒家文化和佛教思想共同形成了当代东亚社会文化的基石。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3.01.18 第三十九讲 

秦汉篇

经过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汉朝国力迅速增强,国库充足,人口从汉初的1300万增加到汉武帝初年的3600万。汉武帝16岁登基,雄心勃勃,决心要为大汉开疆拓土,建立盛世。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北方匈奴对汉朝的威胁。为此他派张骞出使西域,希望联合被匈奴打跑的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第一次出使,中途被匈奴抓获,历尽千辛万苦才到达西域,却未能说服大月氏。但是张骞带回来有价值的西北地理信息和西域各国情况,对于汉朝全面反击匈奴帮助巨大。




经过近15年的准备,汉朝兵强马壮,多次在边境击败匈奴。加上张骞带回来的情报的帮助,汉朝军队终于开始大反击。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名将几路出击,经过三次大的战役,彻底击败匈奴主力,打通河西走廊,和西域诸国建立了联系,建立西域都护府,将西域纳于自己的管辖之下,完全切断了匈奴得到补给的途径。匈奴最终瓦解,南匈奴归顺汉朝,融入当地。北匈奴西迁中亚,欧洲,匈奴族从此消失于中国的历史中。



边塞诗词欣赏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3.01.11 第三十八讲 

秦汉篇

刘邦制定的无为而治,让老百姓休养生息的黄老之政,经历吕后、文帝、景帝,在六十多年时间里,一直被贯彻执行,尤其是汉文帝执政时期。汉文帝小时侯随出身低微的母亲长期在偏远的封地,成为吕后诛杀刘氏宗亲的幸存者,在吕氏势力被消灭后,他被迎立为文帝。他了解民间疾苦,坚定执行无为而治,省刑罚,薄赋税,轻徭役,与民休息的政策,并以身作则,生活节俭,孝顺母亲,善纳谏言。



历史上流传着汉文帝时代很多故事,其中有一则缇萦救父的故事,说的是小缇萦给汉文帝上书废除肉刑。这个故事也反映了汉文帝对于百姓的同情。汉文帝被后世历史学家称为皇帝的楷模,他执政23年,去世之后儿子景帝继续执行他的政策,并强化中央集权,平定七王之乱。



经历秦末战争,汉初人口只有1300多万,大量田地荒芜。因此汉朝大力提倡早婚早育,结果到了汉武帝时候人口就增加到3600万,到西汉末年,全国人口已达5000万。很多家庭五代乃至六代同堂,人丁兴旺,形成了很多大家庭,大家庭又通过联姻等形成大家族,他们子孙如有做官,又提携自己子弟,慢慢形成世家大族。大家庭用祭祀,祠堂把大家组织到一起,重视家族香火代代相传,很多家族千年不绝。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4春季班课堂笔记 ---4 月27日(第十三次课)

  大家好!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这最美好的季节里,我们基金会春季国学班也开始啦! 本文记录的是我们基金会2024春季国学周末班各个课堂的第13次课,请家长们来回顾一下自己孩子所在班级的上课内容吧!📖👉 国学启蒙班 今天 教师:程俐 孙玫 国学养正班   今天 主教老师:乡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