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7日星期四

父母读书会 第一期(3) 8月22日回顾

为了让更多人的生命能够受到经典的启发,及谦学堂的师生们经过共同4年多的努力,2019年4月5日正式成立了加拿大经典文化教育基金会,其宗旨是学习和弘扬东西方经典文化,促进本地多元文化发展,搭建中加文化交流平台。用古老的智慧醒觉现代人的心灵,以经典的价值观指引人生的旅程。

现在,为了帮助更多的父母一起和孩子们共同成长,基金会成立向日葵亲子乐园-父母读书会的平台,在这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讨论诸多的正面教养的书籍来增长我们的智慧,解决我们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亲子互动沟通等问题。

8月22日我们举办了父母读书会的第一期活动的第三次学习。大家一起继续学习了《父母的觉醒》以及《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这次肖琳老师带大家一起接续之前的学习,共读了《父母的觉醒》第一章第3节的内容:

“我们都是从不觉醒开始起步的” 

作为成年人,我们面临的头等大事就是将另外一个生命带到人间, 并且将他养育成人。不过,我们大多数人在完成这项任务时完全没有把它当作一项严肃的工作去做。打个比方,如果我们受命领导一家亿万资产的企业,我们一定会精心制定战略规划。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 都得做到心中有数。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得熟悉企业的员工,并且知道如何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潜力。在我们的企业战略中,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优势,并且作好规划,发挥长处,赢得利润;同时我们也要明确自己的弱点,如此才能将它们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成功的企业应该源自成功的战略规划。

我们有多少人问过自己:“我为人父为人母的使命是什么,我的教养理念又是什么?在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我怎么体现这些理念?我是否深思熟虑地制定好了教养策略,就如同企业家管理一家大企业一 样?”

不管我们是朝夕相处还是已经离异的夫妇,我们往往没有仔细思考过教养孩子的方法,没有判断与筛选过什么方法有效和无效,然后达成一致的意见。我们甚至没有检验过我们的教养方法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和改变。试问一下自己:在教养孩子的时候,我有没有特意倾听过他们的心声?如果我使用的方法效果不佳, 那我愿不愿意作出改变?

大家讨论我们是把教养孩子这件事情当做是管理一家大企业这样来
精心制定战略规划吗?有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且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和改善?如果不是的话是为什么原因呢?正如作者后面所写的

每个人都会把自己想象成最好的家长,绝大多数人确实做得不错, 对自己的孩子也抱有深切的爱。我们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绝对不是因为不够爱他们,而是由于我们缺少一种为人父母的觉醒意识。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大多数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同孩子之间的互动规律; 在家长和孩子之间,这种规律是固有地存在着的。

我们很少有人愿意反省一下自己是否觉醒;正好相反,大家对这个概念心怀抵触。我们都怀有一种戒备的心态,不愿意听人家评价自己的育儿风格和方法;一旦触及到敏感地带,我们立即会作出反弹。正因为如此,要想重新设计好同孩子的互动,首先要正视并重视这个问题。

而要改变这样的现状需要去思考如果我们缺少觉醒的后果是什么?

父母缺乏觉醒,为此,孩子将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过度的宠爱、过度的关注、过度的医疗护理……这一切导致了许多孩子不快乐。这是因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我们会将自身的情感延续到孩子身上;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我们会将自己未获满足的需求、没有达成的期望、没有实现的梦想传递给他们。不论抱有怎样美好的动机,我们还是会从父母那里继承上一辈人的情感,再将它们传递给自己的孩子。这种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情感可能会奴役孩子,削弱他们的能力;这种潜意识如果得不到彻底清理,就会一代又一代地渗透下去。唯有觉醒的力量才能制止这种回荡在家庭中的痛苦循环。”

很赞叹家长们讨论分享了很多自己实际从不觉醒和孩子们的对立到觉醒接纳孩子从而改变孩子的行为的一些例子。

之后孙玫老师继续带着大家学习《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首先,大家分享了上周的作业:请大家记录自己和孩子的两三个对话,看看自己对孩子的消极情绪是用的哪一种回答方式?不仅是和孩子,还有和家人的对话。看看自己和家人最习惯用的是哪种方式?

然后孙玫老师用情景模拟和角色互动的方式一起来看了几个亲子对话场景,看看父母不同的回应方式对消除孩子的负面情绪有无帮助?以及应该如何正确的应答?









最后孙玫老师强调:



最后,孙玫老师也留了回家作业:
1)上次的作业是关于面对消极情绪的八种回应,请大家回去继续观察记录自己和孩子家人的互动。
2)这次的作业是做一些小练习:




一切理解孩子、能与孩子共情的基础还是要信任孩子,当我们不相信孩子的时候,我们是说不出这些话的。当我们不相信孩子诚实、向善、好学、上进、有能力面对困难、有智慧解决问题,那么我们与孩子就无法积极有效沟通。

期待下一次继续的学习!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

父母读书会 第一期(2) 8月15日回顾

 

为了让更多人的生命能够受到经典的启发,及谦学堂的师生们经过共同4年多的努力,2019年4月5日正式成立了加拿大经典文化教育基金会,其宗旨是学习和弘扬东西方经典文化,促进本地多元文化发展,搭建中加文化交流平台。用古老的智慧醒觉现代人的心灵,以经典的价值观指引人生的旅程。

现在,为了帮助更多的父母一起和孩子们共同成长,基金会成立向日葵亲子乐园-父母读书会的平台,在这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讨论诸多的正面教养的书籍来增长我们的智慧,解决我们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亲子互动沟通等问题。

8月15日我们举办了父母读书会的第一期活动的第二次学习,一共有20来位家长参与。大家一起继续学习了《父母的觉醒》以及《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在这次学习中,父母们先分享了自己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问题。然后肖琳老师带大家一起接续第一次的学习,共读了《父母的觉醒》第一章的内容:

“对每个孩子的个体需求,我们往往不能满足。相反,我们偏向于将自己的主张和期望投射在他们身上。即使我们有最善意的动机,想要鼓励孩子做最真实的自己,但许多家长仍旧会落入俗套,不经意间将自己的计划强加在孩子身上。其结果是,长幼关系每每会封锁而不是激活孩子的精神。恰恰由于这个关键原因,许多孩子长大后遭遇了麻烦,还有很多人遭受到机能障碍之苦。

我们每个人初为人父、人母的时候,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这些憧憬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些空泛的幻想。我们会持有一些从来没有检验过的想法、信念、价值观、假设。很多父母甚至认为,根本没必要对自己的世界观提出疑问,因为我们相信自己是“正确的”,于是就不再需要反思了。如此一来,我们就形成了僵化的思维模式,在没有审视自己的世界观之前,就期望孩子按照我们既有的想法去表达他们自己。我们没有意识到,把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后代对他们的精神其实是一种桎梏。

举例来说,如果父母在某方面能力超群,就自然而然地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某种特长。如果你是艺术家,很可能就会敦促孩子去开发艺术专长。如果你在学校里是读书的奇才,就会一厢情愿地希望孩子也聪颖善学。如果你在学业上并不出色,甚至毕生为学习所累,就会担心孩子也和你一样,于是竭尽所能地避免他们重蹈覆辙。

我们想把自认为“最好的”教给孩子。然而,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忘记这么一条:父母首先应当努力做到的是让孩子享有身为自己的权利,让他们在自己的命运轨迹下生活,那才是他们人格精神的真实反映。

在儿童的世界里,充满了“这是……”,而不是“这不是……”。他们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充满潜能的内心世界。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规划图。如果你相信,可以说这是因缘注定。因为每一个孩子体内都藏着一幅蓝图,他们早早地就开始接触最本质的自我,同时开始体会自己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身为家长,注定要去帮他们实现这些心愿。麻烦的事情是:如果不认真观察他们,我们就会剥夺天赐他们的权利,让他们无法走上最佳的命运轨迹。我们往往会将自己对前途的规划强加在他们身上,那样一来,我们等于是用自己武断的想法改写了他们的命运。 

大家结合这些内容更深入的做了探讨。也在原文中找到无法与孩子的心灵达成同步的原因。

我们往往无法与孩子的心灵达成同步,对此也不必惊奇。如果连自己的心声都没有倾听过,又怎么倾听孩子的?如果我们做不到感受自己的心灵,又如何去感受孩子的心灵、倾听他们的心声?作为父母,如果我们自己失去了内心的方向,想必我们的儿女也将在迷茫和疏离中长 大,甚至不可避免地时常感到沮丧。一旦同自己的内心世界失去了联 系,我们教养孩子的能力就会大为降低,最本质的力量就难以发挥;而要想开明地教养儿童,最需要的恰恰是发挥这种力量。 

说到这里,我的意图是想将本书作为一枚救生圈抛向父母——尤其是那些孩子正值青春期的父母。我的许多切身经验告诉我,一切努力都不会为时过晚,纵然你已经同十几岁的孩子经历过一番挣扎却无法建立起情感纽带。当然,如果你的孩子年纪更小,你的努力起步更早,那么建立的纽带自然更为牢固。"

之后,孙玫老师和父母们互动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里面的一个情景题:



之后大家都讨论了自己对于以下的回答的反应和感受:




最后,孙玫老师引导了书中的结论:




期待下一次的学习&讨论!




父母读书会 第一期(1) 8月8日回顾


为了让更多人的生命能够受到经典的启发,及谦学堂的师生们经过共同4年多的努力,2019年4月5日正式成立了加拿大经典文化教育基金会,其宗旨是学习和弘扬东西方经典文化,促进本地多元文化发展,搭建中加文化交流平台。用古老的智慧醒觉现代人的心灵,以经典的价值观指引人生的旅程。

现在,为了帮助更多的父母一起和孩子们共同成长,基金会成立向日葵亲子乐园-父母读书会的平台,在这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讨论诸多的正面教养的书籍来增长我们的智慧,解决我们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亲子互动沟通等问题。

8月8日我们举办了父母读书会的第一期活动的第一次学习,一共有20来位家长参与。首先菊英老师介绍了加拿大经典文化教育基金会的宗旨,教育目标和举办的活动。






之后大家一起学习了《父母的觉醒》。大家首先观看了《父母的觉醒》(台湾版书名《觉醒父母》)作者接受采访的简短而意义深远的视频:透由孩子来觉醒父母

接下来,肖琳老师为大家把整本《父母的觉醒》17章做了一个介绍。

















之后,肖琳老师引导大家讨论了第1章关于半块钱的故事,如果是我的话,会做出怎样的反应

“一天早晨,我女儿兴致勃勃地将我从梦中推醒。“仙女送给你一个惊喜的礼物,”她冲我耳语道,“瞧瞧仙女送了你什么!”

我一伸手,从枕头底下摸出一张一美元的纸币,只见它从正中间被撕成了半截。女儿说:“仙女送了你半块钱,还有半块在爸爸枕头下面。”

对比作者的反应

“我只是告诉她,我很为她自豪,因为她那么慷慨地贡献出了自己仅有的一块钱;我还要感谢仙女,因为她很高尚,而且一碗水端平,明察秋毫地把钱平分给了我和她爸爸。”


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

后面作者提到:

“我们所养育的是一副个性独立的精神”
“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状况,我们需要在理智与心灵之间挣扎一番——或者可以说是“自负心”和“真心”之间的挣扎。“真心”指的是真实的自我,它是事物的纯粹写照。教养孩子的过程就好比走钢丝, 一步走错就会伤害一个小小的心灵;同样,一个适当的鼓励就可以让他们在空中昂首阔步。每时每刻,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有可能打断他们的进步,让他们裹足不前;也有可能让他们感到振奋,对他们形成促进。

我们的孩子只会忠于他的自我角色,那时候,他们全然不关心我们这些家长所揪心的事情。自己在他人眼里是怎样的,有什么突出的成 绩,有没有优异的特长,表现如何……这些事情都是成人们全心关注 的,孩子却浑然不放在心上。孩子不会心思很沉重地看待世间的各种事情,他们只会一头扎进经验的王国里,对任何冒险都愿意放手尝试一 番。

在“仙女”造访我的卧室的那个早晨,我女儿压根没想过金钱的价 值,也没想过用分给我“半块钱”来满足我的自负心理;她也没有考虑过那么急急忙忙把我吵醒是不是太早了一点儿。她所表现出来的仅仅是真实、美好、自主的创造力——欢欢喜喜地展示自己的慷慨大方,然后看着父母因为“仙女”的意外访问而高兴,她自己也就跟着高兴。

身为家长,我本人就必须反复面对这样的局面:女儿就在眼前,期待着我的反馈。此刻,她就像个成年人一般,一个和我一样的成年人, 具有一整套同我一样的经验和感受——期盼、希望、兴奋、想象、天才的创意、疑惑的感觉、体味喜悦的能力,凡此种种与我们并无二致。然而同许多家长一样,我也常常受到自己思维模式的局限,在需要我反馈的时候错失了机会。我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地就会讲大道理,好为人师; 如此一来,在女儿独特而神奇的表达方式面前就常常显得懵懂而迟钝, 甚至不曾意识到:她正在展示一个人间仅有的自我呀。

有一点很关键: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不是在培养一个“迷你版”的自己,而是在塑造一个具有独立特征的灵魂。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铆足精神,努力把我们自己同我们的孩子区分开来。我们绝对不能把孩子 当成一件拥有物。只有从灵魂深处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调整好自 己,心甘情愿地按照孩子的需求去教养他们,而不是按照我们的需求去勉强地塑造他们。”

大家讨论其中给了我们很多反思的角度。
期待下一次的学习&讨论!



2024春季班课堂笔记 ---4 月27日(第十三次课)

  大家好!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这最美好的季节里,我们基金会春季国学班也开始啦! 本文记录的是我们基金会2024春季国学周末班各个课堂的第13次课,请家长们来回顾一下自己孩子所在班级的上课内容吧!📖👉 国学启蒙班 今天 教师:程俐 孙玫 国学养正班   今天 主教老师:乡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