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6日星期三

2023秋季班课堂笔记 --- 12月02日(第十二次课)

   

大家好!秋风送爽秋意浓,在这个金秋最美好的季节里,我们基金会秋季国学班也开始啦!

本文记录的是我们基金会2023秋季国学周末班各个课堂的第12次课,请家长们来回顾一下自己孩子所在班级的上课内容吧!📖👉


国学启蒙班


2023年12月02日 启蒙班课堂记录

今天是基金会国学班2023年秋季班的第十二堂课。启蒙班全勤,宸宸、思艾、雯心、安安、宜珈、烨烨和振皓七位同学都来上课了。欢迎新同学安安!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
1. 《声律启蒙上卷·三江·之一》“楼对阁, 户对窗”至“扶疏绿竹正盈窗”,领一跟二读了5遍;
2. 识字:窗、巨、海、武、扶;
3. 手工:圣诞的窗户。


今天安安加入启蒙班的学习,与其他同学一起,认真读书、学习生字。同学们读书的状态非常好,绝大多数同学可以出声地诵读。在看图学习生字的时候,安安会看着图片说出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我们还列队排练了下周结业典礼上要表演的《千字文》段落。同学们一人一句,读得非常好。


最后,我们一起做了手工,带有圣诞色彩的窗户,对应今天学的象形字——窗。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把做好的的小窗户挂在圣诞树上,为下周的结业典礼装点教室。

感谢家长和小朋友们坚持上课!期待下周见!


教师:程俐 孙玫



国学初级班 

2023年12月02日 初级班课堂记录

今天是国学初级班的第十二堂课,四位小朋友出席本日的课程,他们是汉宁、定酉、小翼和格林。

本周课堂进度是:复习《大学》全文(约1757字)。

第一节课
课前复习上周进度并验收。完成四拜礼和老师行礼后,开始今日课程。复习《大学》“一家仁,一国兴仁”~结束,齐读一回,接龙一回,最后从头滚读复习《大学》一回。课间钟声响,下课。

第二节课
宾果游戏复习学过的字,轮流抽字卡或写字。后半节课练习结业典礼背诵、上台礼仪。钟响,行四拜礼,和老师同学道再见!

总结,本周国学初级班从头滚读1回,复习《大学》“一家仁,一国兴仁”~结束,2回。宾果游戏复习识字。


主教老师:乡香




国学中级班


2023年12月02日 中级班课堂记录

今天是国学中级班的第十二堂课,四位小朋友出席本日的课程,他们是海伦,奕涵,逸飞和治荣。

第一节课
上课,向至圣先师行四拜礼。
复习先进第十一圈圈25三遍。

老师带读新进度子路第十三圈圈21-30两遍,齐读三遍,个人读三遍。

第二节课

玩Bingo复习以前写过的国字。今天是老师第一个连成一条线,第二名是奕涵。这个游戏说白了还是看运气。

大家再各自读一遍新进度,然后念给老师听。
治荣最快读完,因为时间还早又复习了子路第十三!
后来大家陆续完成新进度,就开始复习先进第十一圈圈25直到下课。

向至圣先师行四拜礼,下课。

总结,本周国学中级班,复习先进第十一圈圈25三遍 。诵读新进度:子路第十三圈圈 21-30 十遍。


主教老师:芮榆



国学中级班(线上班)


12月02日是2023年秋季班《论语》(下)线上班第12课。上课学生4人:王鸿汉、张恒、梁辰烨、黄清宇。
 

本次课堂内容为:

1. 复习上周所学内容。诵读《子路第十三》5-14章,老师和同学分别领读,领一跟一共4遍。

2. 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诗三百是西周一代之历史,是包括了一切知识的通才之学,读通后与为政之专业经验知识结合,能够通达,做事能专对,便具从政之能。

3. “其身正,不令而行”与下一章的“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皆是围绕之前所学的“政者,正也”展开,也是与“修齐治平”、“内圣外王”一致。


4. “卫公子荆,善居室。”为孔子所称道,君子内在富足,不为外在物质条件所困,衣食住行皆如此。与之前所学的“六尺巷”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理。

5. “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孔子赞叹此古语的不虚。而后世各朝代先皇的励精图治、推行仁政,换得来国泰民安的繁荣气象。“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皆是。




主教老师:春明 





国学高级班


2023年12月02日 高级班课堂记录

今天是秋季班的第十二课,圣詠、冠荃、恩妮、奕淇、Kaiden参加了学习。景彭请假。



第一节课,我们首先复习了 《万章章句下》第7章2遍,之后学习本周进度:《万章章句下》第8-9章。老师和天玖分别领1跟1一遍,接下来请同学们轮读三遍。

老师分段讲解了含义。

第8章:孟子认为要想让自己不断得到提升,就需要不断地与“善士”为友,而最高的境界无过于与古人为友,而与古人为友的方法是“颂其诗,读其书,知其人”,颂诗和读书都相对简单,而“知其人”却比较难,要了解他们,就要对当时的时代有所认识,也就是“论其世”。孟子提出的这种与古人为友的“知人论世”的方法,后来成为中国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方法,也就是说在研究和评论古人著作的时候要以他所处的时代和生平为基础。

第9章:齐宣王询问有关公卿的问题。孟子回答:一种是王氏宗族的公卿,国君若有过错,就要劝谏,反复劝谏还不听,就另立国君(此处王勃然变乎色);一种是非王族的公卿,国君若有过错,就要劝谏,反复劝谏还不听,就辞职离开。孟子与国君谈话,不卑不亢,有话直说、以理服人,既不投其所好,也不委屈自己的学识与理想。他从来不怕君王,他跟君王在一起是真的给君王上课,好一位大丈夫、帝王师!


第二节课是情商&美德教课,首先带小朋友们复习了这学期学习过的美德:目的性、自律、责任感、尊重、勇气、服务、信心、可靠性、谦虚/稳重。

请小朋友们分享上周实践美德或者有情绪冲击的事件。小朋友很开心地分享了实践很多这周实践美德的事件:生病了仍坚持上课和按时完成作业做PPT并得到很好的分数,安慰伤心的同学,把苹果汁分享给其他小朋友喝,让其他小朋友很开心。在家里洗碗,帮忙搬家,搬东西,给佛菩萨供香供灯,主动给老师问好,帮同学做作业,给妈妈捶背,泡脚,在学校帮忙扫地,擦地和擦黑板。骑车很有耐心的等待骑得慢的同学,教同学吹笛子,做group project同学不给力但是没有生气,自己主动把project完成了。同学丢自己一个雪球,知道不应该玩,就控制住自己没有丢回去。帮妈妈搬很重的水泥到中心,准时晚上9:30睡觉。同学打翻了自己的饭菜,帮他一起清理,没有和别人生气。在课上总结到很好用的tips教给自己的朋友。帮老师整理桌子,清理地板。帮妈妈到超市买菜拿着菜走回家。帮邻居清理树叶。在中心厨房帮忙洗碗。

奖励实践美德的小朋友给他们挑选他们喜欢的宝石,小朋友们很开心把它们串成念珠。鼓励小朋友们在放假期间继续实践美德下学期来分享。



这周值日生:刘骐铭

老师:孙玫、肖琳
义工:天玖



家长成长班

本周六家长们大力支持基金会义诊活动,帮忙布置桌子、搬椅子、帮忙签到、发号、拍照。



家长们不仅自己参与,而且带来家长看诊,是参与活动的主力军! 

2023.12.02


       



🌸🌸🌸🌸🌸🌸🌸🌸🌸🌸🌸🌸🌸🌸🌸🌸🌸🌸🌸🌸🌸🌸🌸🌸

感恩各位家长孩子的信任和支持!感恩老师义工们的积极投入和辛勤付出!

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期待孩子和家长们在春季班与经典相伴、快乐成长!

🌹🌹🌹🌹🌹🌹🌹🌹🌹🌹🌹🌹🌹🌹🌹🌹🌹🌹🌹🌹🌹🌹🌹🌹


《中国历史文化课堂》小结(第61至81讲)

               

✌2024年1月10日,新年伊始,新的学期也开始了,加拿大经典文化教育基金会精彩的公益课程《中国历史文化课堂》继续进行中,主要面向在海外长大的对中华历史文化感兴趣的青少年朋友,欢迎家长一起学习!也欢迎大家邀请新朋友一起来参加!👏


本文记录的是每周三《中国历史文化课堂》的第81讲,请家长们来回顾一下上课内容吧!📖👉


 

中国历史文化课堂


2024.3.6  第八十一讲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侵占华北;淞沪会战,日本侵占上海;南京大屠杀,30万人冤魂恨难消。失败和苦难没有打倒中国人,反而让人民更加团结起来,要用自己的血肉筑成抵御侵略者的长城。而此时面对日本的入侵,法国袖手旁观,英国为虎作伥,美国表面中立,却向日本源源不断的销售钢铁、能源,助纣为虐。最终,德日意结成法西斯联盟,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沦陷,英国成为孤岛,日本偷袭珍珠港,西方列强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而苏联为了让中国拖住日本,抗战初期积极援助中国大量军用物资,并派航空志愿队来华作战。



日本为了打通华北和华南战场,38年1月-5月,在徐州一带和国民党进行了徐州会战。徐州会战中国投入60万人,日本侵略军投入30万人,中国军队伤亡达5万人,日军只有2.6万人。但是徐州会战,来自桂、滇、川、晋、陕、鲁的军阀部队全面参战,是一场众志成城之战。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大捷,歼敌过万。徐州会战后,国民政府为了延缓日本侵略者进攻的速度,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堤,黄河水带着成吨的泥沙咆哮而出,整个中原成为一片黄泥坑。虽然这个举措延缓了日本军队的速度,但是也造成了上千万人无家可归。



1938年6月,武汉会战爆发,日本妄图在此战中彻底消灭中国主力,动用了陆海空三军40万人,而中国军队投入110万人。在这场5个月的战役中,中国军队不但使日军蒙受了重大损失,而且年轻的中国空军和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一起,升空作战,在4.29空战中击落日机24架,并长途奔袭,轰炸台湾日本机场,飞临日本本土投撒传单,极大鼓舞了中国人的斗志。到11月,武汉会战结束,日军占领武汉,但是伤亡达25万人。此次会战后,日本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的会战,同时,八路军建立敌后根据地,不断骚扰日军,日本侵略者不得不停下进攻的脚步。经过1年多的鏖战,中国人民以百万军人的血肉,把日本侵略战争拖入了相持阶段。在这场挽救民族亡国亡种的战争中,无数人抛头颅洒热血。仅四川一省,就有350万官兵走上抗日前线。昔日右手拿步枪,左手拿烟枪的川军,发出了”男儿立志出夔关,不灭倭奴终不还“的吼声,60多万人血染沙场。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4.2.28  第八十讲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蒋介石为了显示抗日决心,调动精锐部队和各军阀部队在上海和日本侵略军激战,一打就是三个月。中国投入军队近80万人,伤亡达30万人,日本投入兵力20余万人,伤亡4万余人。由于中国军队在装备上远远落后于日本侵略军,最后战败,日本占领上海。但是淞沪会战为中国工业内迁赢得了时间,让中国人民看到了国民政府抗战的决心,让世界清楚地看到了中国人民的立场和战斗力,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在淞沪会战惊心动魄的三个月当中,全国人民凝聚成共识,那就是“纵使战到一兵一枪,亦绝不终止抗战。”整个民族决心以全面的牺牲来面对国家的危难。




淞沪会战后,日本进攻中国首都南京,37年12月1日,南京陷落。日本侵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周的有组织的大屠杀和劫掠,大量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遇难人数超过30万。南京大屠杀是日本法西斯主义军队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的丧心病狂的恶行。12月13日被定为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



1937年9月,八路军入山西作战,和阎锡山的军队配合,在平型关对日军进行伏击,歼灭敌军1000余人,取得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本侵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之后,根据毛泽东《论持久战》的策略,八路军改变战略,化整为零,深入敌后,积极开展游击战,建立根据地,动员农村老百姓加入到抗日队伍。敌后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不断袭击日本驻军,破坏日军军事设施、铁路,配合正面战场作战,迫使日军投入大量兵力防守占领区,使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到抗战后期,敌后根据地的八路军已经发展到一百万。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4.2.21  第七十九讲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策划“九一八事变”,占领沈阳,由于国民政府和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使日军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占领东北全境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国土,并扶植末代皇帝溥仪成立伪“满洲国”,中国东北沦陷于日本十四年。

日本在随后又策划上海“一二八”事变,在内蒙、华北策划一系列侵略活动。虽然中国军队在上海,在长城一带都有英勇抗战,但是蒋介石总体上执行避免大规模军事冲突的战略,步步退让,导致日本侵略者的野心越来越大。蒋介石也在为日本的全面入侵做准备,积极改造自己嫡系部队的装备,建设大西南,把重庆选为陪都。他坚信“攘外必先安内”,和其他地方军阀进行了一系列战争,并前后发动五次围剿江西工农红军根据地的战争。最终工农红军被迫撤出根据地,开始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穿过崇山峻岭,草地雪山,到达陕北,毛泽东在长征中确立了他的领导地位。






九一八事变掀起了全国各界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热潮,但是蒋介石依然希望通过他领导的国民政府来单打独斗。他让张学良带领失去家园的东北军围剿陕北红军,而张学良背负”不抵抗将军卖国贼“的骂名,希望全国联合抗日救国,不积极围剿红军。蒋介石亲自到西安督战,在劝说蒋介石联合抗日无果的情况下,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囚禁蒋介石,逼蒋抗日。后张学良又亲自释放蒋介石。蒋介石意识到,联合共同抗日是全国各界的呼声,不顺应只会影响他的统治。同意联合抗日。


西方世界在1929年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大批工人失业,经济倒退萧条。在危机中,强调个人崇拜,极端民族主义,种族优越论的法西斯主义大行其道。意大利、德国、日本相继走向法西斯主义道路,他们把对外侵略,奴役和消灭其他民族看作正义行为,发动一系列战争,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数千万人在战争中丧生。




日本倾举国之力把国家打造成军事机器,工业实力强盛,军队机械化程度高。而饱经战乱的中国则几乎没有像样的工业,其国家实力,军队机械化程度远远落后于日本。1937年7月7日,北京近郊的日军策划卢沟桥事变,并进攻北平、天津。7月29日北平沦陷,7月30日天津沦陷。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决定全面抗战,以牺牲到底的决心,来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蒋介石全面抗战的决心得到各方支持和响应,全国军队划分为五大战区,全面抗战爆发。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4.2.14  第七十八讲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导致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这是一场由大学生和知识界人士领导的运动,智识人士开始清醒意识到中国要富强无法依靠任何其他国家,只有自立自强,中国革命从反封建走向反帝反封建。1919年,孙中山改组成立中国国民党,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结成革命统一战线。孙中山在广州成立黄埔军校,培养北伐的军事人才,蒋介石担任校长。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遗嘱中嘱咐大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孙中山先生以《礼运大同篇》“天下为公“为宗旨,为中国走向共和奋斗终生,鞠躬尽瘁,死后几无私产。



1926年5月,以蒋介石为总司令的国民革命军正式北伐,目标是击败北方的军阀,统一中国。虽然北方几个军阀在兵力上数倍于国民革命军,但是士气低落,而由黄埔军校军官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则士气高涨,一路势如破竹,在九个月里就收复了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但是在这个时候,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蒋介石为了争取到大工商业资本家和西方国家的支持,在1927年在上海发动四一二事变,大肆捕杀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周恩来、朱德组织南昌起义,毛泽东组织秋收起义,起义队伍转战湖南,建立井冈山根据地,成立工农革命军,也是工农红军的前身。




经过国民党内部一系列斗争之后,蒋介石继续北伐。1928年,日本人在东北炸死军阀头子张作霖,少帅张学良为了摆脱日本人的控制,宣布承认国民政府,东北易帜,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虽然西北、西南、东北仍然是军阀割据的局面,但是和平来之不易,蒋介石雄心勃勃,希望尽快安定国内,使中国走上自强之路。然而觊觎中国已久的日本绝不允许中国有可以和平发展的机会,西化后的日本全面走向军国主义,妄图通过吞并中国来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1931年,日本人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全面出兵东北。而东北军张学良奉蒋介石的不抵抗策略,使得日本军队在5个月内就占领东北,成立伪满洲政权。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4.1.31  第七十七讲 

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10月10日被定为新成立的中华民国国庆日。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然而手握北洋重兵的袁世凯以逼清政府退位为条件,要求被选举为总统。孙中山为了大局,辞去大总统职务,并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出“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但是袁世凯野心勃勃,他很快抛弃了约法和国会,并和日本签署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1915年,袁世凯宣布登基称皇帝,各地纷纷独立反对,发起反袁护国运动。袁世凯匆匆取消皇帝称号,在一片骂声中去世。 




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更加分裂衰弱。而欧洲内部矛盾也日益激烈。工业化带来两级分化,大资本家掌握巨大财富,控制了国家,普通工人生活极端贫困。马克思和恩格斯主张工人阶级联合起来,用斗争手段争取权利,各地工人运动风起云涌,但都遭到了无情镇压。新兴强国德国为了争取欧洲霸权、争夺殖民地,和奥匈帝国结盟,英法俄国也结盟对抗,欧洲各国纷纷扩军备战,1914年萨拉热窝暗杀事件成为导火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号称最文明的国家们像野兽一般为了自己的地盘殊死搏斗。机关枪、坦克、飞机被发明出来,所有的科学技术都用来在最少的时间去进行最大的杀戮,1000多万人在战争中丧生。最后1917年德国,奥匈帝国战败,而英法在战争中也被大大削弱。战争期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共产党政权。美国和日本是战争的受益者。美国成为一战的兵工厂,大发战争财,和英法共同主导战后国际霸权。日本军国主义崛起,从儿童起就进行军事教育,试图利用军事力量控制东亚,进而争取世界霸权。 






中国在一战的时候是战胜国,然而在强权即公理的时代,中国没有资格参加决定战后国际秩序的会议,只有接受的义务。美英法日等国公然无视中国的主权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租界等权利转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激愤,1919年五月四日,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的发起者是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是清政府时期京师大学堂发展而来,在蔡元培担任校长期间,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政策,学校里汇聚了各类思潮的领军人物,有保守的,有改良的,有激进的,风雷激荡。五四运动中,北大联合各个高校,游行、罢课,发出了“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的号召。这场运动迅速发展成全国范围的爱国运动。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4.1.24  第七十六讲 

1861年,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从此开始长达四十七年的垂帘听政,皇帝成为傀儡。慈禧太后思想保守,生活奢侈,政治黑暗,最关心的就是权力。保守黑暗的政治使中国洋务运动进展缓慢。而于此同时,日本在西方坚船利炮的冲击下,进入明治维新时代,大力引进西方工业和教育,提出“脱亚入欧”。由武士阶层发展过来的领导层向往西方列强的帝国主义,追求成为亚洲霸主,进入列强行列,全力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来推动日本海外版图扩张。

1894年,日本侵略朝鲜,中国派兵援助,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对外军事力量完全被摧毁。战争失败后,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赔偿2亿白银,割让台湾,辽东半岛(后来因为俄罗斯介入,清政府以3000万白银赎回)。在弱肉强食的时代,甲午战争标志着清政府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再次成为列强鲸吞蚕食的对象,洋务运动也彻底失败。



清政府的黑暗腐败软弱激起了中国政治改革的呼声,康有为等举人推动“公车上书”,呼吁变法。1898年光绪皇帝启用康有为,梁启超等,推动君主立宪,政治改革,称为“戊戌变法”。但是变法的政策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势力的反对,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软禁光绪皇帝,追捕改革人士,以谭嗣同为首的“戊戌六君子”遇害。“戊戌变法”只有短短100天便宣告失败。




中国农业经济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农民生活困苦。形成大量游民,导致了一场自发的群众运动,称为“义和团运动”。而保守的慈禧太后希望利用义和团对抗外国对于她独裁的干预,召义和团入京。义和团采取一系列激进行为,烧毁教堂,攻击使馆和外国人。西方列强组织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仓皇逃跑,并命令各地剿灭义和团,全力求和于列强。清政府签署《辛丑条约》,赔偿4.5亿白银。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已经威信扫地,各地封疆大吏开始摆脱中央控制。



1904年,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而清政府居然宣布中立,为两个国家提供便利,并奴颜婢膝的在战后的分割中国东北领土和利益的协议上签字。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清朝灭亡,清政府签署了286个不平等条约,割地200万平方公里,赔款13亿两白银,外国在中国设立24个租界。中国彻底变成一个受列强奴役的半殖民地国家。



洋务运动,变法都失败了,于是通过革命推翻清政府成为另一种选择。孙中山是革命派的领军人物。他向往美国的国家体制,在1894年成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目标,并在1905年扩大为“中国同盟会”,提出建立民国,并发动了一系列刺杀和武装斗争。慈禧太后死后,两岁的溥仪继位,清政府已经衰弱到了极点。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建立革命军政府,各地纷纷响应,十四省起义,并成立联合政府,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清政府派袁世凯带新军镇压,袁世凯野心勃勃,利用大权独揽之机,和起义军达成妥协,逼迫溥仪在1912年2月退位,清朝灭亡。中国2132年的皇帝统治终结。





清朝1644年孤儿寡母入关,1912年孤儿寡母下台,没有像西方国家大革命时期那样经历血腥的战斗,皇帝被推上断头台。在清朝康雍乾时代,中国疆域扩大到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实现了多民族统一,凝聚了中华民族,人口达到四亿。国土广大,人口众多,文化统一,民族认同,这样一个中国在近代百年虽然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蚕食,不仅没有被打散,而且浴火重生,清朝前期之功不可抹杀。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4.1.17  第七十五讲 

人类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近代西方国家对中国发起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1840年,英国政府为了维护英国商人的不法利益,对华出兵。当时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海军,已经进入火器时代,而中国仍然是冷热兵器混用的时代。一系列战役均以清军失败甚至全军覆没告终,而英军只蒙受了轻微损失。最后清政府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五口通商,赔款2100万,军舰可以在中国港口停泊,并给予英国领事裁判权。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不平等条约的大门。此后列强纷纷涌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纷至沓来。这些不平等条约到二战末期才得以废除,而香港要到150年后的1997年7月1日才得以收回。



1856年,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英国联合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并劫掠和烧毁了世界著名园林圆明园。逼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除了赔款外,又割让九龙给英国。俄国趁火打劫,占领了中国东北150万平方公里土地。




清政府的无能腐败和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是一次农民起义,从1851到1864年,历时13年,最终以失败告终。这场运动极大削弱了清朝的统治,形成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汉族士大夫集团。



两次鸦片战争,使一些官员痛定思痛,认为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必须引进、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建设工业,实现自救。满族贵族奕䜣、文祥,汉族官员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积极推动,在各地兴建工厂,翻译西方科学书籍,推动幼童留学计划,为未来发展储备人才,并建设了北洋水师。然而辛酉政变后上台的慈禧太后缺乏革新意识,只关心权利,洋务运动发展缓慢。而此时的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全面学习西方,大力发展军事工业,迅速崛起。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洋务运动的民族自救彻底失败。洋务运动对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影响深远,培养了一批掌握西方科技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4.1.10  第七十四讲 

人类早在几万年前,就已经生活在除南极洲外的广大陆地上,并先后创造了璀璨的文明。不过这些古老文明在西方殖民扩张的过程中或消亡,或受到西方文明的强烈影响。西方列强在短短200年时间里把世界大部分地区变成了殖民地。经过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后,西方的工业力量更加强大,扩张的野心也日益膨胀,中国成为他们的下一个目标。



长期以来,欧洲人都喜欢来自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这些东西是贵族和商人们的最爱。欧洲人也试图把工业品和纺织品卖给中国人。但是自给自足的中国经济对于外来商品没有太大的兴趣,清政府也限制对外贸易的发展,欧洲的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市场。为了赚到更多的钱,英国商人将鸦片走私到中国,鸦片是一种毒品,抽了会上瘾。鸦片很快在中国流行起来,大量官员、市民甚至军队都吸食鸦片,给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并导致清政府白银的大量外流。




为了杜绝鸦片的危害,清政府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林则徐到广州后,详细了解了英国商人走私鸦片的情况,一方面武力封锁外国商馆,强制外商缴交鸦片并签署保证书,一方面拘拿中国的鸦片贩子、吸食者和收缴民间烟具。英国商人被迫交出所有鸦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共历时23天。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政府组织的禁毒行动。时至今日,毒品的泛滥已经严重影响全球,为了打击毒品,1987年,联合国决定把每年的6月26日定为“禁止药物滥用和非法贩运国际日”(即“国际禁毒日”)。这一天正是虎门销烟结束的那一天。




蒙受巨大损失的英国商人要求英国政府为他们讨回“公道”。英国政府为了维护英国商人在海外的利益,决定组织舰队和中国开战,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这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3.12.06  第七十三讲 

欧洲的历史充满战争,国家是分裂的,和平总是昙花一现,只是为下一次战争积蓄力量。在战争中,强大吞并弱小,富强是大国小国共同追求的目标,弱肉强食是普遍认可的生存法则。而东方的中国则早早通过大一统政权、朝代更替和儒家思想的教育实现了长期的和平,战争是改朝换代中的插曲。不同的历史和地理环境造成了不同的文化——欧洲追求富强,中国向往安足。


欧洲的近代史开始于哥伦布的海上探险,他在1492年开始第一次穿越大西洋的航行,发现了美洲大陆。达伽马在1498年前后成功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麦哲伦在1516-1522年成功实现第一次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发现,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后的发展产生了久远的影响,使西方文明扩展到全世界。


对除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则是复杂而矛盾的,除了物资交流外,带给原住民的常是死亡和占领,可说是一部大侵略史。欧洲国家认为所有发现的土地和人民都是他们的私人财产,凭借军事上的领先,他们开始了一轮疯狂的海外殖民和瓜分世界。西班牙、葡萄牙最先开始,但是英国后来居上,占据了庞大的殖民地,其面积是本土国家面积的110倍,被称为日不落帝国。殖民地的欧洲占领国凭借广大的殖民地迅速繁荣,超过了亚洲。但是殖民地的人民只是被当作工具,原有的文明被摧毁,原住民遭到驱逐和屠杀。在非洲,3000万非洲黑人被作为奴隶卖到美洲和欧洲,大部分死于航行之中,只有三分之一到达目的地。在美洲,原住民遭到灭顶之灾。欧洲侵入美洲之前,在美洲有6000万原住民,而在100多年的时间里,原住民人口减少了90%,灿烂的美洲文明随之消失。在印度,英国的统治者破坏了历史悠久的印度文化,并造成了民族分裂。



欧洲对于全世界的侵略和掠夺为自己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从而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和各种机械的发明,工业革命在英国、法国、德国逐步实现,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工厂、铁路成为国家富强的标志。原来的贵族、商人变成了工厂主、资产阶级,他们逐渐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把国家彻底变成为他们谋取私人财富的战车。这个时候,世界已经基本被瓜分完毕,而中国成为欧洲列强垂涎的最大的蛋糕。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3.11.29  第七十二讲 

今天我们的中国历史文化课堂进入一个新的部分:近代百年。


中国人在周朝的时候,就有了天下的概念。天下既是地域概念,包含中国和四方夷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天下代表天子统治的疆域,类似于现代的国家。天下也是人文概念,代表华夏民族,华夏文化,因而超越了国家的概念,所以亡国和亡天下不是一回事。


从统治疆域来看,这个天下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大部分时间在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清朝入主中原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力开疆拓土,从明朝的约350万平方公里,拓展到1300万平方公里,将东北、蒙古、新疆、西藏都纳入了中国版图,并通过民族政策,实现了各民族对于清政权的共同认同。康雍乾时代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也为中国迎接即将到来的几乎撕裂中国和中国文明的巨大冲击提供了强大的基石。


1793年,乾隆皇帝接见了来自英国的使团。这次会面不欢而散。英国人希望拓展在中国的贸易,而安足的中国对此并无兴趣。但是在这个时候,欧洲文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欧洲文明和中国文明一样古老,在中国周朝创造灿烂的礼乐文化的同时,地中海的希腊文明也进入最灿烂的时代,在以老子、孔子为发端的中国的百家争鸣开始构造中国文化思想体系的时候,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构建的西方思想大厦也在奠基。希腊之后,来自意大利的罗马共和国逐渐扩张,最终成为环绕地中海的强大的罗马帝国,并部分继承了希腊文化。而此时,中国则进入强大的大汉王朝,来自丝绸之路的中国丝绸成为罗马贵族追逐的奢侈品。



罗马帝国和汉朝不同,他的广大国土大部分是靠罗马人的军事力量统治的殖民地。殖民地的大量财富被源源不断的运到罗马。罗马人高高在上,用强大的武力维持统治,并不断的扩张领土。然而掌握了巨大财富的罗马人日渐腐朽,军队也逐渐丧失战斗力,无法抵挡来自北方的日耳曼蛮族的入侵。公元476年间,西罗马帝国灭亡,在此后长达300多年的时间里,欧洲进入各蛮族争夺土地和权力的“黑暗时代”。而几乎同一个历史时期,中国也遭受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进入两晋南北朝时期。但是中原众多的人口,统一的文字和从统治者到普通人民共同认同的中华文化体系,使得中国文化能够消化融合外来文化,中国文明继续延续向前并再度统一。而罗马文化是贵族的文化,文化是政权的附庸,文字和文化始终是分散的。随着罗马帝国的垮台,其文化也被摧毁而无法延续。这时候,唯一具有文字知识,能够读书的就只有传教士们,基督教会无可争议地扮演了一个文化接力手和文明教化者的角色,并逐渐让欧洲变成一个基督教大陆。欧洲进入长达一千年的中世纪时代。基督教成为文化的保护者,但同时也垄断了教育,限制除了宗教以外的文化和科技的发展。

长期以来,欧洲相对于中国和中亚是落后的地区。来自中国和南亚的丝绸、茶叶、香料和瓷器都是欧洲贵族追求的奢侈品。而中亚阿拉伯国家因为垄断了亚洲和欧洲的贸易大发横财。欧洲人一直想开辟一条海上的通道,绕开阿拉伯国家的垄断,直接从亚洲进口商品。但是海上航行需要科学的发展和造船技术。直到15世纪,在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带来了科学启蒙,铅字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知识传播,地中海贸易引入了阿拉伯国家的航海技术,使得长期的海上航行成为可能。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3.11.22  第七十一讲 

康熙帝开疆拓土,将广阔的蒙古草原和西藏都纳入了清的政治版图,帝国的疆域超过了1000万平方公里,是清初的两倍多,也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对于这样一史无前例的多民族国家,康熙帝采用尊重各民族风俗、宗教、文化,分而治之的做法。他重视儒家思想,祭祀孔庙,祭孝陵,崇尚理学,推孝道,颁发圣谕二十一条教化民众。他重视文化典籍整理,组织编写了《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



同时他多次减税,兴修水利,自己带头提倡节俭。这些举措赢得了民心和士大夫阶层的认可,满汉矛盾缓解,儒家士人进入了康熙帝的政府核心。康熙帝用传统的儒家思想为术来安定了人口众多的中原和江南地区。同时他派兵入藏,对于蒙古和西藏采取国家和地方自治管理结合的方式。对于满族人,他维护满族特权,也推动满汉交流。康熙帝也是一个少有的对西方自然科学感兴趣的皇帝,他任命传教士汤若望来管理天文历法、南怀仁来改进大炮,并向南怀仁学习科学。他六次南巡,不扰民,专注于解决民生问题。经过康熙帝的努力,清朝的政治稳定,人民生活逐渐安定。

康熙帝的继任者雍正,继续关注民生,巩固边疆,并严厉打击贪官污吏,加强中央集权,设立军机处,将国家权力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里。他对于佛学、儒学、道家都有很深的修养,自号圆明居士。为了加强多民族的统治,他经常穿着儒生、道士、出家人、蒙古族、满族甚至西方人的装束来为自己画像,以彰显自己领导万方的至高无上的皇帝地位。在他的治理下,清朝国力继续强盛。在他之后,乾隆皇帝在位60年,因为不敢超越康熙帝的61年在位记录而退位为太上皇,实际仍然掌握国家权力。他89岁去世,是中国历史实际执掌权力最久的皇帝和最长寿的皇帝。乾隆帝即位后,以“宽猛相济”理念施政,先后平定新疆、蒙古,还使四川、贵州等地继续改土归流,人口不断增加,在乾隆末年时突破三亿大关,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下令编纂《四库全书》,历时9年成书,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庞大的百科全书。乾隆皇帝酷爱中国文化,在书画、诗文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统治期间与康熙、雍正二朝合称“康雍乾盛世”。康雍乾盛世超过130年,让饱受战火、天灾、疾疫摧残的人民得以修养生息,人口迅速增加,从明朝末年的不足5000万人,猛增到乾隆末年的3亿4千万人。




清朝虽然重视儒家士人,但是也大兴文字狱,控制思想传播,实行严酷统治,能够做官的汉人其实有限。许多士人没有机会通过科举做官,又不敢做学问引来杀身之祸,便通过小说、书画等来抒发胸臆。蒲松龄在乡下做私塾先生,街头巷尾搜集民间故事写下《聊斋志异》,在鬼狐的世界中抒发悲愤之情,鞭挞世间丑恶,讴歌善良和美好的爱情。曹雪芹出身于富贵,父亲却因官场内斗被抄家,生活困苦潦倒,但是他在饥寒交迫中写出巨著《红楼梦》,以贾府的兴衰和贾宝玉与众多奇女子的经历为主线,写出了一个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一百多个人物栩栩如生,已经是家喻户晓。《红楼梦》被称为古今第一奇书,后世研究《红楼梦》学者很多,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红学”。吴敬梓科举不第,于是写下《儒林外史》,抨击文人官绅的虚伪,世人的趋炎附势,是一部社会丑恶的照妖镜。郑板桥做官一身正气,却被弹劾罢官,从此专心于书画,用竹子来表现文人的气节,和其他几位同样的文人被称为扬州八怪。这些读书人,不耻恶衣恶食,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孜孜以求精神的超越,用一支笔为后人留下丰厚的精神财富,名垂青史。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3.11.15  第七十讲 

清军孤儿寡母入关,顺治皇帝六岁登基,摄政王多尔衮独掌大权。


刚入关的清政府虽然采取了一些稳定人心的政策,但是强迫汉人剃发易服,推行八旗圈地令,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顺治皇帝24岁逝世,把摇摇欲坠的江山传给了6岁的康熙皇帝。康熙皇帝是清军入关后260多年基业的奠基者,他被称为“千古一帝”,在位61年,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开疆拓土,将清朝国土扩展到11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亿,使中国彻底走出了明末战火和灾害的阴霾。


康熙皇帝6岁登基,14岁他智擒鳌拜,大力整顿朝廷,恢复生产,使得清朝逐渐强盛。在他27岁的时候,他决定裁撤在南部的三位明朝叛将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的藩王封号。三王造反,占领南方大片土地,康熙帝临危不乱,展现了过人的军事才能,历时九年,到1681年彻底平定叛乱势力。



宝岛台湾在明朝末年被荷兰殖民者占领,后来郑成功驱逐了荷兰人,在台湾称王。三藩之乱平息后,康熙帝任用郑成功降将施琅进攻台湾,1683年施琅平定台湾。清政府设立台湾府,派兵驻守,台湾正式纳入国家的统一管辖。康熙帝又马不停蹄地对盘踞在中国东北雅克萨等地的沙俄侵略军发动攻击,中俄双方缔结了《中俄尼布楚条约》,“中国”这个国名首次在国际条约中出现。这个条约划定了中国东北和俄罗斯的边境线,使中国东北在170年里基本得到了安宁。



1696年到1697年,康熙帝三次亲征盘踞在蒙古草原的噶尔丹势力,将广阔的蒙古草原彻底收入清朝的疆域。康熙帝在军事上统一西藏,并实现对西藏的宗教管理。康熙帝在处理民族问题上,尊重各族文字、文化和宗教信仰,实现了民族关系的真正和解和逐步融合,实现了多民族国家格局,影响深远。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3.11.08  第六十九讲 

在明朝日益衰败的时候,东北的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了女真各部,创建满文,建立后金,并大败明军,占领辽东大部分地区。他的儿子皇太极即位后,开始以明朝体制为参照,建立自己的政治架构,改变对汉人的歧视政策,选拔汉官,举行科举,加强皇权,并开创性地设立了理藩院等机构,对于汉、蒙、满等进行分别管理。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女真改称满族,清属水,明属火,他利用中国五行相克朝代更替的学说改国号,彰显了他的入主中原的雄心。清军逐渐占领了山海关以外的整个东北。





明朝末年,民变四起,以李自成为领袖的大顺军经过十几年的征战,在1644年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杀。这时候,山海关还有吴三桂的5万明军精锐部队。吴三桂本计划投降李自成,但是大顺政权进入北京后,军纪败坏,肆意劫掠明朝官员,拘禁吴三桂家人。吴三桂感到投降李自成难保性命,而关外清政府则一直优待明朝降将,于是吴三桂决定投降清军。当时主持大清的多尔衮意识到这是入主中原的千载难逢的机会,马上带领清军精锐驰援吴三桂,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并一路攻进北京。经过三代人的努力,清军终于打开了山海关这道铁门,入主中原。吴三桂在汉奸的骂名中,被封为藩王,并成为大清统一中国的急先锋。






清军入北京后,采取了一系列稳定人心的政策,开仓放粮,恢复秩序,为崇祯皇帝按照皇帝礼仪下葬,明朝旧臣官复原职,保护皇陵,北京迅速安定下来。接下来多尔衮又力排众议,即刻迎取顺治皇帝入关,定都北京,为定鼎中原,统一中国做好了充分准备。在此后的20年里,清军一路南下,逐渐消灭了南明政权的抵抗,统一了全国。清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改服剃发政策,强破汉人剃发留辫,激起了江南人民极大反抗。清军对这些反抗采取了血腥的屠城政策,使得多个繁华城市成为废墟,对清朝日后的统治产生了深刻影响,导致初期的统治动荡不安。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被称为明末清初三先生,他们在明末清初的乱世,并未灰心丧气,而是埋头著书、讲学,总结明亡教训,为中华文化延续呕心沥血。顾炎武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张,他认为,所谓“亡国”,只是改朝换代,而“亡天下”则是指民族、文化的沦亡,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的大问题。“保天下”就是保卫中华民族文化,是每个人应有的责任。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3.11.01  第六十八讲 

万历皇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十几年在帝师张居正的领导下一度呈现中兴景象。但是在张居正死后,倦于朝政,三十年不上朝,国家机器运转几乎停滞,东北后金占领了东北大部分地区,使明朝退守山海关。万历皇帝的继任者光宗即位不到一个月就驾崩,孙子熹宗即位,宠信宦官魏忠贤。魏忠贤控制厂卫,独掌大权,把明朝的宦官专权推上了顶峰。熹宗期间天灾频繁,国家无所作为,导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崇祯皇帝登基后,诛杀魏忠贤,励精图治,试图挽狂澜于既倒,但是明朝内忧外患、国运已经衰微至极。1644年,李自成的农民军攻破北京,崇祯自缢,明朝正式灭亡。之后清军入关,又有南明政权抗清,苟延残喘几十年。明朝二百多年,皇帝极权到了极致,没有任何约束,导致很多皇帝为所欲为,荒唐之极,宦官之祸,前无古人。




明朝的市井生活非常发达,江南一带市镇相连,市镇里百业荟萃,商贾和文人打成一片,附庸风雅。由于教育普及,小说很受欢迎,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吴承恩的《西游记》等都是明朝的杰作。戏曲传奇也受到文人雅士和普通百姓的热捧。李时珍是著名的医学家,他编写的《本草纲目》对后世医学影响深远。地理学家徐霞客是旅行发烧友,他游历大江南北三十年,记录观察到的各种人文、地理、动植物现象,后人将他的记录整理成《徐霞客游记》,成为宝贵的研究资料。宋应星是明朝著名的发明家,他五试不第,专心调查研究农业和手工业方面的技术,并整理成《天工开物》。这本书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著作,书中记述的许多技术一直沿用到现在。他们这样的人很多,终其一生不为名利,遁世不见知而不悔,默默为后世留下文化科学精神财富,润泽万代。




万历皇帝期间,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华,其中以利玛窦为代表,他精通四书五经,颇受士大夫尊重。他把西方的天文学和科学知识引入中国,并和士大夫徐光启一起翻译《几何原本》等书,很多中文词汇,比如“点、线、面、直角、几何、星期”等词汇都是由他们创造。他还将中国的四书翻译成西方语言。他认为当时的中国人“很满足自己已有的东西,没有征服的野心。”而当时的欧洲人“常常不满意自己的政府,并贪求别人所享有的东西。”所以“中国人可以保持文化达数千年之久。”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3.10.25   第六十七讲 

英宗8岁登基,宠信宦官王振,军国大权渐渐被王振把持。此时北方蒙古族瓦剌部落进犯边境,好大喜功的王振怂恿英宗亲征,结果在土木堡遭遇瓦剌军攻击,50万军队死伤过半,英宗被俘,王振被皇帝护卫将军击毙。土木堡之变是大明朝从兴盛走向衰败的转折点,明朝元气大伤,不得不退守关内,固守长城。英宗被俘后,明朝另立新帝,击退瓦剌军队。但是英宗后来被放回来,夺回皇位。在皇室内斗中,忠臣于谦等被害,小人当道,政治更加腐败。



宪宗继续重用宦官,成立西厂,买卖官爵,宦官势力越来越大。武宗从小被刘瑾为首的八位太监照顾,为了控制武宗,他们引导武宗沉溺各种玩乐。武宗建造“豹房”,经常出宫游玩,大肆骚扰百姓,给自己加封各种官职,后来他在捕鱼时候落水,一病不起,结束荒唐一生。


武宗没有留下子嗣,世宗嘉靖作为藩王入主皇位,一上任就和大臣们就亲生父亲尊号问题发生争执,称为“大礼议”,历时18年,最后嘉靖获胜,但是他对大臣失去了信心,借口身体问题不再上朝,他统治45年,和大臣斗了十几年,不上朝二十多年,却总揽内外大小政,高度集中皇权,痴迷道教方术,国困民穷,导致日本倭寇在东南沿海作乱。




阳明先生王守仁十几岁即立志成为圣贤,年轻时涉猎佛学、道家、军事,最后回归儒家,于逆境绝地之中体悟大道,创建心学,强调“知行合一”,为宋明理学的延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他开设书院,门徒遍及各地。他在宁王叛乱时,当机立断,从容应对,几个月就平定了叛乱,展现了心学的实践能力。死后留下《传习录》和《大学问》等哲学著作,对后世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3.10.18   第六十六讲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大杀功臣,分封宗室藩王25人,驻守全国各地。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为建文帝。他感到诸叔父王是他最大的威胁,于是开始削藩。但是他缺乏策略,操之过急,逼得藩王和中央决裂,燕王朱棣打出为国“靖难”,清君侧的旗号,举兵造反。燕王久经沙场,良将众多,而建文帝虽然军队数量远胜于燕王,却因为朱元璋大杀功臣,身边无将可用。经过六年多的战争,燕王攻占金陵,江山易主,朱棣登基,是为明成祖。




明成祖是一个勤政皇帝,继洪武盛世后,他在位期间被称为永乐盛世。他改善明朝政治制度,发展经济,迁都北京,使北京自此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他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北征蒙古,南平安南,让明朝国威远扬四海。但是他加强太祖以来的特务监视统治,强化锦衣卫并设立东厂,残酷镇压忠于建文帝的的大臣。此外他不顾祖训,重用宦官,也促成明朝中叶后宦官专政的祸根。




明成祖死后,儿子仁宗,孙子宣宗都能够兢兢业业,明朝国力继续发展。但是宣宗开宦官读书之先河,开启了宦官专政的先兆。宣宗既是一个素质很高的皇帝,但又是一个喜欢射猎、美食、斗蟋蟀的皇帝。他的爱好劳民伤财以至于害民伤命。《聊斋志异》里的《促织》里的皇帝就是明宣宗,人称“促织天子”。他英年早逝,导致8岁英宗幼年登基,开启宦官专政。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3.10.11  第六十五讲 

锦衣卫和东厂、西厂构成了历史上有名的特务统治机构,它们最初是为皇帝加强集权而设立,后来却成为乱政的根源。朱元璋对臣子百官心存猜忌,设立锦衣卫,作为他的私人警察部队,可以自行逮捕、审判、处决犯人,凌驾于司法体系之上。锦衣卫捕风捉影,滥杀无辜,以至怨声载道。朱元璋后来废除了锦衣卫,但是他的子孙为了巩固权力,又恢复了锦衣卫,并更任用身边的宦官,成立了东厂、西厂。从此厂卫相连,形成严密的特务组织。这些组织后来成为宦官擅权专政,打击异己的武器。整个明朝,特务统治的恐怖气氛一直盘踞在中原大地,死于锦衣卫和东厂、西厂酷刑下的正直人士不计其数。这些特务组织的恶行导致百官、民众与皇帝离心离德,社会活力极大降低,有人说,明朝就是亡于厂卫。



朱元璋为了把天下读书人都吸引来为朝廷效力,完善了科举制度。明朝科举考试分四级,第一级是童试,考中了就成为秀才,秀才可以不服徭役,专心读书。第二级是乡试,考中了就成为举人,举人就具备了做官的资格。第三级是首都的会试,也叫春闱,会试每三年一次,在贡院举行,考生在狭小的号房内写文章,三场九天,吃喝拉撒全在里面,条件艰苦。通过会试的精英参加殿试,殿试分三甲,一甲头三名称为进士及第,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为了培养更多读书人,朱元璋重视学校教育,礼部专门有学政,国家有国子监,地方有府学、州学、县学,民间有社学、私塾、义学。但是明朝的考试规定只考四书五经,并只能写八股文,方便了评卷,但是限制了思想。





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故事流传很多,马皇后因为没有缠足,又被称为大脚马皇后。她慧眼识珠,勤学助夫,生活简朴,成为朱元璋坚强的后盾。朱元璋脾气不好,主观武断,她就苦心劝谏,朱元璋夸她:“家有良妻,犹国之良相。”两人同甘共苦,不离不弃。马皇后离世后,朱元璋再也没有立皇后。


明朝重视礼制,他们上采周汉,下取唐宋,对服饰制度做了重新规定。这些都是在朱元璋统治期间完成的,并一直沿用。我们熟悉的“乌纱帽”就是明朝官员的常服所戴。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3.10.04 第六十四讲 

明太祖朱元璋极其勤奋,又极其专权。自己生活节俭,且给官员俸禄极低。严酷反贪,明朝却贪官遍地。重视教育,却轻视文臣。广开科举,又大兴文字狱。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开创了明朝的洪武盛世,使国家很快从元末的混乱中走出来,国泰民安。但是他大肆屠戮开国功臣,胡惟庸案,蓝玉案,导致4万人被杀,使继位者建文帝无人可用,导致靖难之变。他在空印案和郭桓案上牵连2万多官员,导致地方官员人人自危。他视大臣如草芥,导致明朝皇帝和大臣关系长期紧张。他大兴文字狱,滥杀文人,扼杀了文人的气节。他设立锦衣卫,开臭名昭著的国家监视机构之先河。他的勤奋和专权,却导致了明朝后期出了一大批懒皇帝和玩皇帝。朱元璋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皇帝,他创造了很多制度,也开创了一个有个性的明朝。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3.09.27 第六十三讲 

宋代除了宫廷绘画达到巅峰,文人画也开始兴起。元朝政治黑暗,很多文人寄情于山水,文人画成为主流。文人画主要以山水草木为主题,但是并不追求“形似”-形象的逼真,甚至也不追求“神似”-画的神韵,而是“以画寄情,以画为喻“,进入到“人的意境”。枯松、劲竹、墨竹、怪石、孤舟、瘦马、山居是经常的主题,文人借此表达他们不与世俗合流,独立高洁,向往清寂自足生活的精神境界。赵孟頫、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等是其中的大家。除此之外,元代的壁画艺术和陶瓷艺术也非常发达。棉纺织家黄道婆改进了棉纺织技术,推动江浙棉纺织业的兴盛,使棉布逐渐成为衣服的主要面料。





朱重八世代贫农,父母兄长都在灾荒中饿死,做过放牛娃、乞丐,并为了糊口出家为僧。但是他勤奋好学,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中依然坚持识字读书。元朝末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朱重八也加入了郭子兴的军队,郭子兴给他改名朱元璋,并将义女马氏嫁给朱元璋。朱元璋善于招揽人才,身边很快聚集了一批能人智士,并独立成为一支义军的领袖。他采取谋士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逐渐增强自己的实力,慢慢消灭了其他农民起义军,统一了江南地区。他随后打出“驱出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北伐,于1368年攻占元大都,元朝灭亡,同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立明朝。朱元璋是开国皇帝中家庭出身最低的,是不折不扣的“草根皇帝”,并因有一张下巴很长的麻子脸,长相奇特而被民间百姓神化。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3.09.20 第六十二讲 

蒙古帝国幅员广阔,横跨欧亚,是历史上面积最大的国家,由五个独立的汗国组成。忽必烈在1271年建立“大元”,取自《易经》“大哉乾元”,以表示自己是中国王朝的正统,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元朝,定都大都,在现在的北京。元朝直接统治的区域有1400万平方公里,基本上包括了现代中国的疆域。为了管理这庞大的多民族国家,元朝把国家划分成“行省”,共有十五个行省,省作为第一级行政区划沿用至今。



元朝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和宗教呈现多元化。元朝时“三教九流,莫不崇奉”,中原的儒家文化、道教、藏传佛教、伊斯兰教是最主要的部分。道教由于全真派得到成吉思汗的支持,迅速发展。藏传佛教大班智达八思巴被奉为帝师,以宗教首领来管理西藏。八思巴创建八思巴文,为蒙藏文化的交流和保存做出了重要贡献。伊斯兰教是西域色目人主要的宗教。元朝为了用汉人人才和制度来管理国家,重视儒家文化,重修孔庙,为孔子上“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封号,重开科举,重修国子监。并吸收了一批儒家人才来管理国家,如姚枢、许衡、赵孟頫等。但是元朝为了维护蒙古族的特权,实行歧视的种族政策,蒙古族高高在上,而汉人的地位低下。读书人进入政府的机会很少,有“九儒十丐”一说,显示出在元朝儒生在社会的地位之低。大量读书人寄情于山水,或融入市井社会,创作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小说和戏剧,使庶民文化迅速抬头,继唐诗宋词之后,元曲又兴盛发展起来,从此戏剧成为中国人文化生活的非常重要的部分。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3.09.13 第六十一讲 

蒙古族是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原本是分散的部落,接受金国的管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逐渐统一了蒙古部落,建立大蒙古国。统一的蒙古国建立了强大的蒙古铁骑,并逐渐征服了西夏、西辽、金国,并发动三次西征,征服中亚、西亚、俄罗斯,直到欧洲东部,成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超级大帝国,但是很快分裂成为四个汗国。忽必烈建立元朝,号元世祖,定都大都城(现在的北京)。忽必烈发动了对南宋的战争,经过10多年的战争,在1279年的崖山海战中,击败南宋最后的军队,陆秀夫带幼皇帝跳海自尽,南宋灭亡,宋朝的统治在经历319年后宣告终结。




文天祥少时聪慧,看到欧阳修的画像非常景仰,立志效学。20岁中状元,但是由于南宋朝廷腐败之极,他并未得到重用。元军大举灭宋,攻破临安,宋恭帝投降。文天祥散尽家财,组织义军,抵抗元军四年,最终兵败被俘。元军要文天祥劝降其他抗元将领,文天祥乃书《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被押往元大都,忽必烈多次派人劝降文天祥,包括投降的宋朝皇帝,均无果。忽必烈也亲自劝降文天祥,并许以宰相之职。文天祥坚贞不屈,答曰:“一死之外,无可为者。”1283年1月9日,文天祥被押赴刑场,他向两宋首都方向跪拜,从容就义。死后留下衣袋绝笔:“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为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以自己的死,彰显了孔孟之道舍生取义的仁义精神,光耀千古。




主讲老师:魏宇
助教老师:陈梅、沈春明

2024春季班课堂笔记 ---4 月27日(第十三次课)

  大家好!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这最美好的季节里,我们基金会春季国学班也开始啦! 本文记录的是我们基金会2024春季国学周末班各个课堂的第13次课,请家长们来回顾一下自己孩子所在班级的上课内容吧!📖👉 国学启蒙班 今天 教师:程俐 孙玫 国学养正班   今天 主教老师:乡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