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7日星期四

向日葵父母读书会1~4期总结

 


为了让更多人的生命能够受到经典的启发,及谦学堂的师生们经过4年多的共同努力,2019年4月5日正式成立了加拿大经典文化教育基金会,其宗旨是学习和弘扬东西方经典文化,促进本地多元文化发展,搭建中加文化交流平台。用古老的智慧醒觉现代人的心灵,以经典的价值观指引人生的旅程。

2020年8月,为了帮助更多的父母一起和孩子们共同成长,基金会成立向日葵亲子乐园-父母读书会的平台,在这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讨论诸多的正面教养的书籍来增长我们的智慧,解决我们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亲子互动沟通等问题,增加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目前,读书会已经举办了4期的活动,为了满足大家不同的需求,每周的读书会分周日下午和周三下午两个场次。大家通过共读、讨论、分享、实践的方式来学习两本很著名的育儿的书。来参与的爸爸妈妈都好学上进、很有智慧,同时也非常有爱心。大家不仅积极参与课程研讨,互相切磋、激发灵感,且坦诚相见、互帮互助。有人遇到难题,其他人都热心出主意,无私分享自己生活经历及育儿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很多家长都觉得收获很大。爸爸妈妈们的爱心与智慧,让读书会形成了一个互相信任帮助、共同学习成长的氛围。

在这个半年的学习中,大家一起共读了《父母的觉醒》第一章~第四章的内容,现在为大家摘取一些精彩的内容来回顾一下:

女儿就在眼前,期待着我的反馈。此刻,她就像个成年人一般,一个和我一样的成年人, 具有一整套同我一样的经验和感受——期盼、希望、兴奋、想象、天才的创意、疑惑的感觉、体味喜悦的能力,凡此种种与我们并无二致。

有一点很关键: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不是在培养一个“迷你版”的自己,而是在塑造一个具有独立特征的灵魂。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铆足精神,努力把我们自己同我们的孩子区分开来。

我们往往无法与孩子的心灵达成同步,对此也不必惊奇。如果连自己的心声都没有倾听过,又怎么倾听孩子的?如果我们做不到感受自己的心灵,又如何去感受孩子的心灵、倾听他们的心声?作为父母,如果我们自己失去了内心的方向,想必我们的儿女也将在迷茫和疏离中长 大,甚至不可避免地时常感到沮丧。一旦同自己的内心世界失去了联系,我们教养孩子的能力就会大为降低,最本质的力量就难以发挥;而要想开明地教养儿童,最需要的恰恰是发挥这种力量。

如果我们将教养孩子的过程看作是一个精神转型的成长过程,就有可能创造出一个心灵的空间,这个空间可以承载转型过程中学到的种种经验与教训。孩子可以促使我们提升,让我们获得更深刻的感受;理解了这一层,我们将会发现一个崭新的自己。

我虽然谈到孩子能够帮助家长实现转型,但请不要认为我是主张家长放弃对孩子的影响,或是主张家长沦为孩子的走卒。觉醒的教养方法不仅需要我们善于倾听孩子,尊重他们的精神,时刻同他们心心相印, 同样需要我们重视纪律和约束。

每一个孩子一旦进入我们的生活,都会有他自己的烦恼、困难、顽固本性,这些恰恰能帮助我们认清自己还需要作出什么样的改善。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进步,是因为孩子能把我们带回残留的记忆之中,体验过去的情感波澜,唤起我们深埋内心的情感,从而帮助我们看到最本真的自己。因此,我们只要循着孩子凝望的眼神,就可以找到内心当中依然需要改善与拓展之处。

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我们往往只是认可孩子的行为,而不是认可他们本人。赞美和认同孩子本人的意义是:允许他们生活在最真实的自我当中,而不必陷入我们期望的陷阱中。也就是说,即便孩子什么事也不做,什么也不去证明,也没有达到任何目标,我们依然为他们的存在而沉醉欣喜。

无论表现形式如何,孩子的本质都是纯洁而富有爱意的。当我们尊重这种本质的时候,孩子就会相信:我们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相信他们是美好而有价值的人,无论他们外在的表现如何。在孩子的外在表达或许还支离破碎的时候,如果我们有能力与他们的内在本质建立起纽 带,就能够向他们传递信息,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巨大价值。

请允许我提出一些建议。通过下面的行动,孩子将会知道自己获得了接纳;这种接纳完全是针对他们本身的,而不是由于他们的所作所 为:

当他们休息的时候,请告诉他们,我们是多么地欣赏他们;
当他们坐着的时候,请告诉他们,我们是多么开心与他们坐在一起;
当他们在屋里走动时,请告诉他们:“谢谢你来到我的生活里;” 当他们牵着我们的时候,请告诉他们,我们是多么开心握着他们的手;
当他们早晨醒来的时候,请给他们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一早醒来就看到他们是多么幸福的事;
当我们把他们从学校接回家的时候,请告诉他们,我们是多么地想念他们;
当他们微笑的时候,请告诉他们,我们的心是多么地温暖;
当他们亲吻我们的时候,请告诉他们,我们是多么喜欢与他们待在一起。

不论我们的孩子是婴幼儿还是十几岁的青少年,他们都需要获得认同,需要被告知:我们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开心。孩子需要知道:他们不必做任何事情就足以赢得我们全身心的关注。孩子理应体验:他们降临世间,这件事本身就足以为他们赢得瞩目与欣赏。

要想接纳孩子,我们就得摆脱有害的陈规,在更深的层次上与他们交心。当我们让自己与孩子的脉搏同步时将会发现,每个孩子想从父母身上得到的东西都不一样。有的孩子需要我们温柔舒缓,另一些孩子则需要我们刚毅果断——即使从他们的表情上也看得出来。一旦我们接纳了他们最本质的特征,就需要重塑自己以回应他们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放下为人父母的架子,逐步变成一个适应孩子需求的父亲或母亲。

我所提倡的是接纳孩子的本质,即他们最初始的天性。在此基础之上,下一步才是调整孩子的行为,使之与他们的天性相和谐。

我们接纳孩子的能力与接纳自己的能力直接相关——包括接纳当下与未来的自己。说到底,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做一个自由思考者和精神自由者,那我们怎么能将孩子教养成这样的人呢?如果我们自己尚不能独立自主,怎么能教养出这样的孩子呢?如果我们自己的精神受到压 抑、自暴自弃,怎么能教养出另一个完整的人,造就另一副健全的精神呢?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接纳自己的,也许对你们有帮助: 在接纳作为一个母亲的我之前,先接纳作为一个人的我;

我有许多局限和缺点,我接受这个事实;
我并不总是知道该怎么做,我接受这个事实; 我常常羞于承认自己的失败,我接受这个事实;
我常常比自己的孩子更容易偏离正常轨道,我接受这个事实;
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我可能很自私且考虑不周,我接受这个事实;
身为父母,我有时候很笨拙,我接受这个事实;
我并不总是知道该如何应对孩子,我接受这个事实; 我有时会对孩子做错事、说错话,我接受这个事实; 我有时会很厌倦,不想再保持理智,我接受这个事实;
我有时会过于投入地在孩子面前表现自己,我接受这个事实; 我已经尽力而为,事情处理得也不错,我接受这个事实;
我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也接受不完美的生活; 我接受自己的权力欲和控制欲;
我接受自己的自负;
我渴望获得觉醒(尽管我在即将步入这一境界时常常自毁长城), 我接受这个事实。

身为父母,如果我们不能全面接纳最真实的自己,那就永远无法接纳我们的孩子。接纳孩子与接纳自己是紧密相连的。尊重、赞赏孩子的程度取决于我们尊重、赞赏自己的程度。

父母只有推翻自负感,允许自己的本真浮出水面,才能解放孩子, 让他们的真实自我蓬勃壮大。 

另外,我们也学习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学习的重点摘要如下:










在2021年,期待和大家一起做更多精彩的学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2025春季班课堂笔记 --- 6月14日(第十九次课)

                 大家好!四时更替,季节轮回,新年伊始,加拿大经典文化教育基金会的春季国学班也如期开班啦! 6月14日是2025春季国学周末班的第19次课,请家长们来回顾一下自己孩子所在班级的上课内容吧!📖👉 国学启蒙班 今天是2025年春季班的第十九节课。宸...